病蟲害預警軟件是完成早稻病蟲害測報的基礎設備
據了解,每年國家農技中心都會對早稻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進行預測,然而,過去由于受技術手段的限制,常常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幸好,后來隨著植保技術的進步,病蟲害預警軟件、病蟲調查統計器、病蟲電視預報編輯設備等信息化植保設備出現了,這些設備的應用大大地節省了早稻病蟲害預測成本,有效地提升了國家早稻病蟲害測報水平。
早稻俗稱季稻谷作物,在我國南方地區種植歷史悠久。不過由于生長期短、耐儲性等優點使得我國早稻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因此,對于早稻病蟲害的防治,政府和農戶都很重視。于是,在病蟲害預警軟件、病蟲調查統計器、害蟲遠程實時測報系統、病蟲電視預報編輯設備等設備面市后就受到了早稻生產者和研究者的青睞,它們的誕生和應用不僅采集病蟲害信息,還可以智能地分析病蟲害情況,實現病蟲害的準確監測,有助于提高病蟲害防控能力和防治能力。
其中病蟲害預警軟件是對早稻病蟲害進行專業化地防治的基礎,病蟲害預警軟件是構筑整個早稻病蟲害監測預警和控制體系的基礎通信平臺,如果沒有它,早稻病蟲害測報工作人員就很難集中收集、查看和共享各項數據,在這一塊就會浪費勞力成本和時間成本,且早稻病蟲害測報結果也會大失水準。
所以,病蟲害預警軟件是完成早稻病蟲害測報的基礎設備,有了它們的互相配合,測報人員才能夠有效地把“病蟲害”扼殺在“萌芽”狀態,為早稻種植“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