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津特色質譜技術丨島津成像質譜顯微鏡賦能中藥品質可視化研究
?
中藥品質研究
2021年8月,國家藥監局發布實施《按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管理的中藥復方制劑藥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極大促進了經典名方研究開發,其中對于藥材飲片品質研究提出了相關指導意見。
在藥材研究部分提到鼓勵使用優質藥材,對藥材的質量進行研究分析,確定產地、生長年限、采收期、產地加工及質量要求。在飲片研究部分提到尚無相關標準或規范收載的,一般應根據其古籍文獻記載并參照《中國藥典》炮制通則相關內容進行炮制工藝的研究,明確工藝參數。
中藥品質研究一般分析思路和技術
顯微鏡:能夠看清觀察對象的外形,卻無法了解究竟包含了什么物質。
質譜儀:能夠了解所含物質,但樣品經過破壞,卻又無法弄清該物質的分布情況。
《中國藥典》0431質譜法公示稿關于質譜成像技術描述
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的“0431質譜法草案”“聯用進樣”部分新增了 “質譜成像”的描述:將樣品或處理后的樣品置于樣品臺,光學確認表面形態并選擇目標成像區域,采用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離子源或解吸附電噴霧離子源(如DESI)等接口,通過待測成分的質荷比對應的響應強度及其坐標位置構建質譜圖像。根據津津老師了解,該項技術已經發展了二十余年,國外藥典目前還未收載該項技術,中國藥典首次擬收載質譜成像作為前沿儲備技術。
中藥品質研究新思路和新技術
質譜成像技術:將光學圖像與質譜圖像重合,沒有為組織切片事先染上特殊標記,它使用質譜儀一次性挑選并繪制成百上千種分子的空間排列。研究者無需提前知道哪個分子比較重要,就可以利用該技術進行繪制挑選,而且速度很快。
島津成像質譜顯微鏡解決方案
它將光學顯微鏡和質譜儀整合成一體,既可觀察到高分辨率的形態圖像,又可以對中藥材、飲片等有效成分或指標成分進行鑒定和可視化分布分析。
中藥品質可視化研究應用領域:成分表征,產地溯源,基源鑒定,炮制過程研究、不同炮制品評價,藥材及飲片真偽鑒定等。
l 分析流程
l 典型案例1
成像質譜可視化分析 巴戟天不同炮制方式質量評價及混偽品研究
不同炮制品質量評價:水晶蘭苷含量,巴戟肉>制巴戟天>鹽巴戟天>巴戟天(有心);耐斯糖,巴戟肉>制巴戟天>巴戟天(有心)>鹽巴戟天。
巴戟天及混偽品分析:水晶蘭苷,巴戟天>恩施巴戟>羊角藤&黑老根(極少);耐斯糖,偽品中的含量極少,與巴戟天的含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根據質譜成像圖,可以得到寡糖類和環烯醚萜類成分在樣品橫截面的含量分布模式,并發現其分布模式與樣品的植物學結構顯著關聯。結果顯示,質譜成像在建立植物學結構模式與植物中所含物質之間的關系極其有效。
根據MSI結果,環烯醚萜類成分含量相對于糖類成分含量較低,該結論與色譜法和蒸發光散射法的測定結果相符,也驗證了藥典巴戟天項下選擇耐斯糖作為寡糖類成分含量測定指標成分的正確性。
引自:喬菲,戴勝云,連超杰,劉杰,董靜,鄭健,馬雙成.基質輔助激光解吸質譜成像可視化分析巴戟天炮制品中化學成分的空間分布[J].藥物分析雜志,2022,42(08):1312-1318.
l 典型案例2
連翹活性成分分布和飲片質量控制
連翹果實包含三個主要部分(果皮(pericarp)、頂部(top)和果核(kernel))。圖1顯示了15種典型活性成分在青翹全果中的分布。其中,以[M+K]+的形式檢測到9個,以[M+Na]+的形式檢測到3個,以[M+H]+的形式檢測到3個。
藥物活性成分在連翹果實中的分布(曹川,2022)
本研究檢測到的26種活性成分根據活性成分變化規律和含量水平可以分為四組,分別命名為G1、G2、G3和G4。圖2展示了G1和G2組活性成分隨采收時間的變化規律。
G1和G2組成分的相對含量與采收時間的關系
到目前為止,連翹飲片的保質期尚未確定。在司法鑒定領域,木本中藥的保質期不應超過4年。慮到大多數活性成分的變化,建議連翹飲片的保質期為三年;僅考慮連翹酯苷A和連翹苷兩種成分的變化,建議其保質期為兩年。
野生青翹中活性成分和儲存時間的變化關系(曹川)
參考文獻:Liu Y, Wang C, Chen Z, et al. Distribu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Forsythia suspensa with AP-MALDI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 J Mass Spectrom. 2024;59(8):e5073.
本文內容非商業廣告,僅供專業人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