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電線路動態增容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
1. 前言
向可持續和環境友好型能源供應過渡對社會和工業都是一個挑戰,而電網正成為一個瓶頸。同時,隨著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用電負荷增長迅速,而輸電線路的輸送容量受到熱穩定限額的制約,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然而,擴建電網既費時又費錢。但實際上,已經有可能通過依賴天氣的架空線路運行來提高現有容量的利用率,簡而言之:輸電線路動態增容(DLR— Dynamic Line Rating)。
輸電線路動態增容技術是在保證系統穩定、設備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對線路的運行狀況和外界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實時計算出滿足熱穩定限額的最大輸送容量,并根據計算結果進行實時調整輸送容量,充分利用線路客觀存在的隱性容量,提高輸電線路的輸送能力,同時減少輸電設備的投資。動態增容技術在不突破現行技術規程規定的條件下,可保證系統穩定和設備安全運行,因此有很強的實用性,對滿足社會經濟快速增長有著積極的作用。
2. 影響輸送容量的因素
輸送容量由載流量決定。載流量是在規定條件下,導體能夠連續承載而不致使其穩定溫度超過規定值的最大電流。導線溫度的變化受發熱功率和散熱功率決定,發熱功率包括:太陽光照射吸熱、電流作用熱、磁滯損耗等,散熱功率主要包括有空氣流動引起的熱量流失、導線自身向外界輻射的熱量等。綜上,導線實際輸送容量或載流量主要與 2 個因素有關:
? 自然因素
o 風速風向、溫濕度、太陽總輻射,導線溫度等
? 導線的物理性能。
o 導線的吸收系數、輻射系數、最大允許溫度、導線直徑、阻抗等
圖1 影響線路載流量的環境因素
導線的物理性能不在本文的討論范疇。導線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膨脹,線路下垂,產生弧垂現象,垂度同時受到線路的電流負荷和線路周圍的小氣候的影響。為了更好地監控弧垂和凈距控制,需要對線路周圍的小氣候進行智能可靠的監測,監測因素包括:大氣溫度、光輻射、風速等。下面展示了幾個要素對輸送容量的影響程度:
? 大氣溫度
F 2 ℃的波動 –> 約±2% 容量
F 10 ℃的下降 –> 約+11% 容量
? 光輻射
F 云遮擋 –> 比較小
F 日食 –> +18% 容量
? 風速提高1m/s
F 45゜ –> 約 18% 容量
F 90゜ –> 約 23% 容量
圖2風速對等電流線路溫升的影響
圖3風對線路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風速越大,線路的溫升越小;反之,風速越小,溫升越大。圖3直觀的展示了受風影響的一段線路,溫度較低,線會更加緊繃;相反,在無風或弱風狀態下的線路,溫度更高,線會變得更松弛,弧垂越嚴重。
3. 輸電線路動態增容的概念
在有利的天氣條件下,導體能承受高達約150%的電流負荷增加或更高。為了保證極端條件下的安全運行,德國電網運營商根據所謂的標準仲夏天氣條件計算了很長一段時間,即:在靜態環境下,溫度35°C(95°F),風速0.6米/秒的弱風和900瓦/平方米的強太陽輻射。在中歐地區,這種情況在一年中的只有幾天而已。因此,在所有其他時間里,線路可以承受更大的電流負荷。輸電線路動態增容的目標是使用這些以前未使用的容量,在不突破現行技術規程規定的條件下或不超過靜態容量前提下,來提高傳輸容量,充分利用傳輸線路。
圖3 輸電線路動態增容的示意圖
從圖3很清晰地看出,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里(如:1年), 可以利用的未使用的容量是非常巨大的。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實時地確定可以利用的真實動態容量;二、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三、優化電網的時效。
4. 動態增容監測系統的系統結構
輸電線路動態增容實時在線監測系統,就是利用傳感器采集這些自然因素,結合導線的物理性能 計算出導線的實時載流量,分析并計算出輸電線路的隱性容量。動態增容在線監測系統,共包括 3部 分:采集終端、動態增容主站和數據存儲服務器。其中,采集終端包括:機箱、供電、數采、傳輸模塊、各類傳感器和攝像頭。
5. 氣象要素監測解決方案
導體溫度直接接觸測量固然是一種方案,但是受外界強電磁干擾等因素,測量難度大。外界環境因素測量是對導體溫度直接測量的補充,同時,優化動態容量實時調整提供數據支撐。OTT Hydromet公司是一家專業的氣象水文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以下產品可以很好的服務于電網動態增容系統里。
? 氣象傳感器Lufft WS501,集成度高,用于測量溫度、濕度、氣壓、太陽輻射、風速和風向
? 安裝在桅桿上,盡可能精確地測量導線上的主要條件;
? 用于可靠數據收集和存儲的Sutron XLink 500數據記錄器;
? 電源和通信由專門設計的OTT 機柜提供,由太陽能電池板供電;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