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中使用的指示方法有哪些?
滴定中使用的指示方法有哪些?
可根據指示原理和產生的化學反應對滴定進行分類:
電位分析法:
使用電極組件直接測量電流電位的方法稱作電位分析法,使用此方法進行滴定稱作電位滴定。
|
應盡可能地在零電流情況下使用高阻抗信號放大器測量形成的電位U,原因如下:
- 在化學與電子平衡時為傳感器派生的能斯特方程是電位分析法的基礎。 通過相關相位邊界表面的過量電流將會對這種平衡產生干擾。
- 使用高阻抗測量輸入的另外一個原因與pH和離子選擇電極的特殊構造有關。 測量電路中包括離子選擇膜,其電阻可輕松達到100–1000 MΩ。 如果分壓器效應所造成的實驗誤差保持在0.1%以下,則測量儀器的輸入阻抗應至少高出1000倍。 可通過下列方程看到這一點:
因此對于電阻很高的傳感器,需要使用輸入阻抗為1012 Ω的信號放大器。
伏安法:
此指示法需要測量由小電流極化的兩個金屬電極之間的電位差。 與電位分析法相同,伏安法滴定曲線為電位容積曲線。
需要使用下列測量設備:
穩定的電源提供電流。 必須選擇在電路中連接的電阻R,從而生成范圍為0.1 – 20 μA的電流Ipol。 按照與電位分析法相同的方式測量在電極之間形成的電位U。 伏安指示法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使用卡爾費休方法進行的水含量測定。
光度法:
通過溶液的特定波長光束的強度下降是光度指示法的基礎。 透光率是光度法中的主要測量變量,由
T: 透光率
I0: 入射光強度
I: 透射光強度
如果所有光線被吸收,則I = 0,從而T = 0。 如果無光線被吸收,
則I = I0以及T = 1(或者%T = )。
在光度法中,經常使用吸光率作為測量變量進行操作。 布格-朗伯-比爾定律對透光率與吸光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說明:
A = − log T = A = ε · b · c
A: 吸光率
ε: 消光系數
c: 吸收物質的濃度
d: 通過溶液的光程長度
通過上方關系,可以發現吸光率A與濃度c之間存在著線性關系。
與電位傳感器相比,光電傳感器在滴定方面具有很多優點:
- 使用更簡便(無需加注電解液,不會堵塞液絡部)
- 使用壽命更長(幾乎不會折斷)
- 可根據顏色變化執行所有傳統滴定(傳統程序與標準無變化)。
光度指示法可用于許多分析反應:
- 酸堿滴定(水性與非水性)
- 絡合滴定
- 氧化還原滴定
- 沉淀滴定
- 濁度滴定
在進行光度滴定時,應當選擇一個波長,使等當點前后的透光率產生大差異。 在視界內,此類波長的范圍通常為500-700 nm。
使用示例: 絡合滴定與濁度滴定反應。
電導率:
電導率指溶液使電流通過的能力。 電導率的測量單位為µS/cm(微西門子/厘米)或者mS/cm(毫西門子/厘米)。 高值表示粒子數多。 在溶液內流動的電流量與離子量成正比。 如果溶液的電導率已知,則可知道離子的總含量。 此外,如果離子已知,甚至可表述其濃度。
測量電導率時,對浸入溶液內的兩個板通電。 這兩個板為金屬板,也可以使用石墨電極。 當溶解離子開始朝金屬板移動時,電流將流入金屬板之間。
電導滴定的原理。
滴定時,其中一個離子由另外一個離子取代,因此這兩個離子在離子電導率方面存在差異,導致滴定期間溶液的電導率不同。 因此,如果將一個電極的溶液加入另外一個溶液,則終電導將取決于發生的反應。 但是,如果電解液中不發生化學反應,則電導水平將升高。 可通過按照添加的滴定劑體積繪制電導變化的方式,找到等當點的位置。
溫度滴定:
每一次化學反應均伴隨著能量變化這一基本表述地陳述了溫度滴定的基礎。 在吸熱反應中,能量被吸收、溫度下降, 相反的,在放熱反應中,能量被釋放出來, 可通過監測溫度變化檢測滴定的等當量(EQP)(圖1)。 在放熱滴定過程中,溫度升高直至達到EQP。 然后,溫度一開始穩定,然后開始降溫。 吸熱滴定則正好相反
如上所述,在吸熱滴定反應過程中會發現溫度下降。 一旦達到等當點,則溫度穩定。 通過計算曲線的二次導數確定終點(分段評估)。
溫度滴定只有一個要求是: 進行一次能量發生巨大變化的化學反應、一個快速的溫度計和一個能夠對滴定曲線進行分段評估的滴定儀。
庫侖法滴定
庫侖法滴定技術初由Szebelledy和Somogy[1]于1938年開發。 這種方法與容量法滴定不同,區別在于:通過電解原位生成滴定劑,然后滴定劑通過化學計量方式與測定的物質發生反應。 根據通過的總電荷(Q)以庫侖為單位計算出反應的物質量,而不是像容量法滴定那樣根據耗用的滴定劑體積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