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5年11月18日,來自于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在線發表了一篇關于發現新型耐藥基因的文章,再一次給抗生素問題敲響警鐘。MCR-1基因,研究人員在動物和人身體細菌樣本中均發現的一種新抗藥性基因。
20世紀20年代開始,包括青霉素、鏈霉素在內的多種天然抗生素相繼被發現,由此打開了抗生素時代,讓人類與致病細菌之間的抗爭得以保持優勢。但是,隨著抗生素的使用,抗藥性問題卻日益凸顯。隨機變異的耐藥性細菌被篩選并富集,抗生素的濫用等等原因,使得一代代抗生素藥物威力減弱、甚至失效。生物醫學家們從未間斷對更優化抗生素的挖掘,從頭孢菌素、碳青霉烯到復合抗生素,人類與細菌的戰爭圍繞“抗藥性”問題逐漸轉入“持久戰”的局面。
2015年11月18日,來自于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在線發表了一篇關于發現新型耐藥基因的文章,再一次給抗生素問題敲響警鐘。MCR-1基因,研究人員在動物和人身體細菌樣本中均發現的一種新抗藥性基因。這一抗藥性基因特殊在哪里?
MCR-1基因:發現于動物和人的細菌樣本,能轉移至多種常見細菌
研究人員以上海農貿市場豬身上采集的大腸桿菌為研究樣本,*次發現特殊MCR-1基因的存在。而且,攜帶有該基因的細菌對多粘菌素表現出抗性,這種抗性還能夠快速轉移至其他不同菌種。
隨后連續4年(2011-2014年),研究人員從廣州屠宰場的豬、農貿市場的生豬肉、雞肉上采集細菌樣本,同時,他們還選取廣東、浙江省的兩家醫院,從醫院的病人身上采集細菌樣本。
細菌分析結果顯示,804份動物大腸桿菌樣本中,有166份細菌攜帶有MCR-1基因,523份人細菌樣本中,78份樣本含有MCR-1基因。同時,在1322個醫院患者身上采集的大腸桿菌和克雷伯菌樣本中,有16個樣本含有MCR-1基因。
他們發現,MCR-1基因在不同菌種間擴增和轉移速度極快,且陽性樣本的比例逐年增加。研究人員表示,由MCR-1調控的多粘菌素抗性反應很有可能起源于動物,且已經開始蔓延至人。
抗藥性基因的威脅:以質粒為載體存在于細菌中,直擊多粘菌素
水平基因轉移模式,打破親緣關系,在多種菌株間快速傳播
研究人員發現問題的關鍵在于,MCR-1基因以質粒為載體存在于細菌中,能夠以水平基因轉移方式在不同菌株間進行遺傳物質的交換。這種轉移模式打破親緣關系的界限,能夠在不同細菌之間傳播,且速度快。
這一特性與幾年前在印度發現的抗藥性基因NDM-1情況類似,而攜帶有NDM-1的細菌幾乎能夠抵抗所有的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類。
文章通訊作者劉建華教授表示,MCR-1基因的發現,預示著抗生素zui后一道防線——多粘菌素已然遭到威脅。盡管目前的研究局限于中國,但是并不意味著,MCR-1基因沒有效仿NDM-1的可能,成為性抗生素耐藥問題。
過去,對多粘菌素抗藥性的研究僅僅發現,抗藥性細菌通過染色體突變的形式繁殖、富集,并沒有發現基因水平的感染和傳播。研究人員解釋,當細菌局限染色體突變時,其抗藥性細菌群量不穩定,且不會大范圍傳播至其他菌株。
的研究證實,MCR-1基因以質粒為載體,能夠從基因水平在多種常見細菌間傳播,包括大腸桿菌(導致多類型感染)和克雷伯菌(導致肺炎和其他感染)。
MCR-1基因:意味著細菌從“廣泛耐藥”往“泛耐藥”轉變的情勢嚴重
建議:農業限制或停止使用多粘菌素
抗生素的出現,拯救了無數生命。但是細菌對于抗生素產品的耐藥性問題也逐年加重,新藥研發的速度遠跟不上細菌耐藥的速度。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抗生素耐藥不僅僅加重醫療衛生的負擔,還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威脅。中國作為抗生素使用大國,每年約消耗13000噸抗生素類藥物,且這種比例以每年4.75%的速率增長。
研究人員強調,中國并不是*一個將粘菌素運用于農業、畜牧業的國家。許多其他國家,包括一些歐洲國家,也在農業上使用多粘菌素藥物,所以,認清、解決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是一個性問題。
杭州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生命科學、環境科學、化工食品及醫藥科學等實驗室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相關產品銷售和技術服務的企業。一直以來,公司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受到業內的廣泛好評。
公司主營產品:Veriti基因擴增儀,多歧管冷凍干燥機,玻底細胞培養皿,CL-1000紫外交聯儀,ProFlex PCR儀,實時熒光定量PCR系統,eppendorf電轉化儀,全自動生長曲線分析儀,多功能微孔板檢測系統,ABI PCR儀等。
如您有任何需求請與我們,提供全套器材相關服務。:www。。cnhopebio。。com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