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產品
暫無信息 |
轉載自《人民日報》海外網——虹潤:一臺儀表的國產化之路

儀表,是工業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產儀表,需要幾千種芯片和電子元器件。曾經,大部分原材料都依賴進口。
在南平順昌,一家從業近30年的儀表企業,卻將這些原材料的國產化率,從20%提高到80%。
為打破歐美日的技術與價格壟斷,促進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保障國家重要部門信息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就是福建順昌虹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一家專業為中國工業裝備提供好的智能化儀表的高科技企業。
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要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者近日探訪這家民營企業,感受它如何勇于擔當,大膽作為,依靠自主創新,突破技術壟斷,為我國制造業體系自主可控提供助力。

虹潤公司現代化生產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責任擔當,催生國產化戰略雄心
近年來,美方濫用出口管制措施,阻礙芯片等產品的正常國際貿易,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儀表,就是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之一。
作為數據采集和顯示控制產品,儀表中集成電路的一部分。然而,中國集成電路領域的自給率較低,部分核心芯片產品嚴重依賴進口,國產占有率幾乎為零。
讓虹潤意識到被卡脖子,時間可追溯到6年前。
2016年,境外的一家芯片生產商突然把向虹潤供貨的A/D轉換芯片的價格提高了數倍。這款芯片,可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是儀表集成電路里的核心器件。
芯片供應商利用技術優勢“卡脖子",不僅讓虹潤感受到了企業發展的危機,也感受國家制造業面臨的危機。
“我們每年為中國制造業提供70萬臺高性能的智能化儀表,如果因為被卡脖子供不了貨,對國家制造業來說會是個損失。"福建順昌虹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林善平說。
然而,換芯片并非易事。用國產芯片替代進口,不僅要想辦法設計新電路、反復測試,還要說服客戶接受新的產品。對于產品品類上千的虹潤來說,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道阻且長,但那一年,林善平還是毅然決策:一邊囤進口原材料,一邊逐步進行國產替代。
“不提前做好兩手準備,等芯片真正大規模斷供,我們想換都來不及了。"林善平說。
果然,2020年初,在我國芯片進口遭遇封時,國內許多儀表企業面臨“斷炊"“停產"。一些沒有做好準備的企業破產了。
“危機來臨,虹潤公司不僅轉危為安,還通過新研發四個系列30個新產品,進一步擴大了產能。"林善平表示,“六年前我們如果沒有換芯片,去年的坎,我們都過不過去。這三年反而是虹潤發展時期。"

虹潤公司小型機器人點焊機生產線,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器人自動點焊機,把一次點焊的成功率提高到99.9%。受訪單位供圖
三化融合,練就自主創新過硬本領
有了國產化的雄心,還需要有技術支撐。
目前,虹潤產品芯片國產化比例已經達到80%。這背后是企業多年積攢的實力,以及設計與制造團隊艱苦付出。
肖志明,是福建順昌虹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談到國產化替代,他向記者講述了那段艱辛的歷程。
“如果不是因為被卡脖子,我們肯定不會去主動去進行國產化替代。"肖志明說,“以A/D轉換芯片為例,因為供應商漲價,我們逼著對它進行國產化替代。"
尋找國產供應商,根據新A/D轉換芯片重新設計集成電路,進行模擬測試,投入市場磨合,發現問題,優化設計,重新測試,投入市場……
短則數月,長則兩三年,在完成一系列復雜程序后,一個器件的國產化替代才能宣告完成。
如今,國產化替代意味著這些產品需要進行重新設計。如何實現?
依托虹潤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等地設立5個公司、1個院士工作站和2個研發中心,以及在順昌生產一線耕耘多年的技術團隊,虹潤形成了強大研發、中試、生產能力。
正是靠著自主研發的過硬本領,虹潤儀表器件的國產化替代得以穩步推進。
“大規模改產品設計,會給生產管理和技術部門造成很大的困難,應該說,如果不是靠著標準化、信息化、自動化,我們很難實現這樣的變革。"林善平說。

虹潤公司中控室里,有建成的內外信息集成共享平臺和各項管理協調系統。受訪單位供圖
看好未來,謀劃裝備國產化新方向
國產化替代,看似只是更換一個元器件,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之舉。
無紙記錄儀、數顯表與溫控器、隔離器與安全柵、環境監測儀表、水質監測儀……虹潤研發的上千種產品,大多是嵌入到大型工業設備里的小裝備。
更換了一個儀表,有時候意味著對相應的工業設備系統進行調整。抓住機遇,如果能成功進行國產化替代,意味著有可能實現替代。
“這三年是個窗口期,客戶對使用國產化芯片的儀表接受度高,因為很難買到進口芯片了。"肖志明說,“以前談到國產芯片,客戶總會持懷疑態度。現在虹潤的客戶已經接受了采用國產芯片的產品。這折射出國產芯片和電子元器件的巨大進步。"
肖志明說,這樣的狀況,讓他對中國的芯片產業發展前景很有信心。
制造業裝備國產化,目標是產業體系自主可控,這其中的關鍵在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卡脖子"。
目前,虹潤針對公司十系列產品中的五大主導系列產品,均開發了兩個以上的備份硬件電路,進行國產替代。
如今,虹潤生產的儀表產品廣泛運用于航天航空、核電、高鐵、船舶、石油石化、裝備制造等重要領域。虹潤技術在顯示控制儀表領域,已達國內水平,
疾風知勁草,重壓之下企業要敢于擔當,積極作為。
“打破歐美日的技術與價格壟斷,努力為促進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保障國家重要部門信息安全作貢獻。"林善平說。
責編:趙寬
轉載自人民日報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