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紅外碳硫分析儀是如何完成C、S元素定量分析的
紅外線是指波長為 0.78~1000μm 的電磁波,分為三個區域: 
逸出的CO2和SO2進入紅外池中,用窄波長紅外線照射CO2和SO2混合氣體,CO2和SO2與一定波長的特征紅外輻射耦合產生吸收,測試紅外線照射前后的能量差,得到樣品的吸光度,該吸光度滿足朗伯-比爾定律,即吸光度與被測物質濃度成正比,通過這個關系即可計算得出CO2和SO2濃度,終轉換為樣品中C、S元素含量。
(1)近紅外區: 0.78~2.5 μm;
(2)中紅外區: 2.5~25μm;
(3)遠紅外區為:25~1000μm。
絕大部分的紅外儀器工作在中紅外區。
紅外吸收:當一束具有連續波長的紅外光通過物質,物質分子中某個基團的振動頻率或轉動頻率和紅外光的頻率一樣時,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來的基態振(轉)動能級躍遷到能量較高的振(轉)動能級,分子吸收紅外輻射后發生振動和轉動能級的躍遷,該處波長的光就被物質吸收。 如CO2的C=O雙鍵會發生彎曲、伸縮振動,其中有三種振動模式具有紅外活性,會吸收對應頻率的紅外光,發生分子能級躍遷。同理,SO2分子也會吸收特定頻率的紅外光。
C、S元素定量分析
C和S均為非金屬元素,它們的電負性相差不大(C:+2.5,S:+2.44),在金屬或合金中都能形成相應的碳化物或硫化物。在高頻紅外碳硫分析儀中,待測樣品在高頻感應爐中高溫加熱熔融,爐頂吹入氧氣,在高溫富氧條件下,樣品中的C、S都能被氧化成CO2和SO2,從樣品中逸出。如鐵、錳中C、S的測定:
4Fe3C+13O2=6Fe2O3+4CO2↑
Mn3C+3O2=Mn3O4+CO2↑
3MnS+5O2=Mn3O4+3SO2↑
3FeS+5O2=Fe3O4+3SO2↑

逸出的CO2和SO2進入紅外池中,用窄波長紅外線照射CO2和SO2混合氣體,CO2和SO2與一定波長的特征紅外輻射耦合產生吸收,測試紅外線照射前后的能量差,得到樣品的吸光度,該吸光度滿足朗伯-比爾定律,即吸光度與被測物質濃度成正比,通過這個關系即可計算得出CO2和SO2濃度,終轉換為樣品中C、S元素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