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7 06:40:47 來源:南方都市報(深圳)
繼十部委出臺互聯網金融根本大法后,《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等一系列細則已經或正在緊鑼密鼓發布。此,中國互聯網金融正式告別“野蠻生長",步入有序發展的新時代。
從2013年開始,中國互聯網*在金融領域實現井噴式發展,逐漸構筑起對抗傳統金融機構的全面競爭格局。互聯網金融去中介化特點改變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一定程度上解構已有資源配置格局。互聯網金融沖擊力的擴張使得傳統金融機構飽嘗擠出效應和競爭壓力。
當然,上述格局一方面是通過互聯網技術等創新方式獲得,另一方面也由于監管套利和監管真空造成傳統金融機構處于不正當和不公平環境中。如今,隨著監管落地,無論是“金融+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金融",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第三方支付、P2P正式成為非銀行金融機構,但其不規范、不成熟的跨界行為將受到遏制,運作模式將發生深刻變化。如P2P行業由第三方支付進行托管的模式將無法繼續;支付賬戶不再具備完整的金融功能,第三方支付公司回歸服務電子商務和小額便捷的定位,等等。
傳統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金融中的競爭地位顯著提升,得以時間換空間應對互聯網沖擊,但由于移動互聯的趨勢不可逆,這既是機遇,也無疑成為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戰略的zui后窗口期。
短期而言,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受到的互聯網沖擊有所平滑,迎來的機遇。先,金融脫媒有所削弱。互聯網理財資金回流出銀行壓力減小。同時在支付賬戶沉淀的低成本資金,將流回銀行體系。其次,獲得互聯網交易的底層數據。銀行仍將是支付體系的核心。此次監管出臺將增加網關支付和快捷支付的使用,而這兩種支付方式為銀行掌控客戶交易信息提供了可能,讓銀行更多地參與到互聯網支付的流程當中,并掌握更多的網絡交易數據,支付賬戶、信息流、資金流將回歸銀行掌握。在“數據為王"的時代,傳統銀行對交易數據掌控力將得到提升。zui后,金融話語權提升。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公司(特別是強勢如BAT)的合作話語權提升。互聯網金融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的產品創新建立在銀行系統所提供的基礎設施和基礎服務之上,其支付、繳費、代理等業務的起點和終端都離不開銀行賬戶。銀行還有可能替代第三方機構輸出平臺及功能的搭建、結算清算等服務等。
長期而言,互聯網金融機構將通過并購整合、申請金融牌照等方式,掀起新技術和新生產方式的新一波創新潮流。值得強調的是,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客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使得金融不再是一種權利,而是一種公平合理交易的商品和服務。為了盡快擺脫潮流追隨者的地位,做互聯網金融的者,傳統金融機構應有自我革命的勇氣,主動擁抱互聯網進行變革,勇于給自己“動手術",將真正的互聯網基因植入體內。那些動作慢的、或者選錯了方向的傳統金融機構則可能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先,互聯網金融在聚攏客戶、提升客戶體驗方面的比較優勢值得深入學習和借鑒。傳統金融機構應在“大數據"戰略之下,綜合分析自身資源特征、客戶行為趨向變化、主要競爭對手戰略等因素的基礎上,擬定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并盡快付諸實施。比如,開發差異化的一站式個人金融服務移動平臺,多渠道搭建和完善客戶接觸體系等等。
其次,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平臺資源成為金融服務拓展的重要抓手。傳統金融機構應充分意識到“平臺為王"對經營拓展的積極意義。一直以來,龐大的網點資源是傳統金融機構接觸客戶的核心資源。然而,主要依托物理網點接觸客戶顯然已經難以適應信息經濟時代客戶經濟行為變化的需要。與主流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相比,傳統金融機構的用戶數量處于劣勢。因而,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在持續推動網點轉型的同時,著力打造尊重客戶體驗、強調交互式營銷、主張平臺開放等新型經營模式,實現互聯網技術與銀行核心業務的深度整合。
zui后,加快大數據分析技術體系和數據銀行的建設步伐,充分挖掘客戶群的信息財富,是銀行業應對互聯網企業挑戰的根本途徑。為此,商業銀行以大數據技術應用為抓手,積極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通過對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與運用體系進行深層次改造與完善,充分挖掘信息的價值,從支付、融資和產品中介向信息中介轉型,形成大數據時代新的競爭優勢。
史晨昱(資深金融業人士)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