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灣仔口岸一批不合格嬰幼兒服裝PH值超標被銷毀
近日,珠海檢驗檢疫局灣仔辦事處查獲一批不合格嬰幼兒服裝,該批服裝從香港進口,共15款,其中兩款因PH值超標被依法銷毀。這是灣仔口岸近兩年來銷毀的第6批嬰幼兒服裝。
據悉,該批不合格嬰幼兒服裝共計100件,貨值約5000元人民幣。經對該批服裝抽樣檢測,發現其中2款PH值不合格,2款纖維含量不合格,4款標簽不合格。為維護進口服裝質量安全,灣仔辦事處工作人員依法對PH值不合格的2款服裝進行破壞性銷毀,并對纖維含量、標簽不合格貨物簽發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要求企業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整改,待整改合格后方可進入流通環節。
紡織品PH值指的是面料的酸堿程度,是衡量紡織品工藝中是否殘留影響人體安全與健康的有害物質的重要*之一。根據國家相關標準規定,A類嬰幼兒紡織產品應呈弱酸性,PH值范圍在4.0-7.5內,而本批超標服裝PH值為9.5,呈堿性。服裝中PH值超標會破壞人體皮膚表面弱酸性環境,產生灼燒感,引起瘙癢,并使皮膚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甚至引發皮炎等癥狀。纖維含量及標簽不合格不利于消費者了解產品的真實成分,可能對消費者構成隱瞞和欺詐。
為維護進口服裝安全,特別是嬰幼兒服裝安全,近年來國家出臺了《消費品使用說明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及《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等相關強制性標準。按照標準規定,中國境內銷售的服裝需加貼中文標簽標識,保證消費者對產品的名稱、規格、成分、洗護方法、執行標準、進口商等商品信息全面了解,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灣仔口岸平均每年查獲銷毀不合格進口嬰幼兒服裝2到3批,多產自于孟加拉、印度等國,常見的不合格原因為PH值和甲醛超標。珠海檢驗檢疫局提醒消費者,購買進口嬰幼兒服裝應通過專賣店、專柜、*交易平臺等正規銷售渠道,學會看標簽,聞氣味,盡量選購全棉和淺色面料,少買帶繩帶或仿鉆、小珍珠、亮片等小部件的服裝,購買后需充分水洗,如在穿著新購買的服裝類產品時出現皮膚、起疹等過敏癥狀,應立即更換。(央廣網)
【文章來源:珠海灣仔口岸一批不合格嬰幼兒服裝PH值超標被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