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津市津達正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變色陽樹脂與樹脂的聯合應用
變色陽樹脂與樹脂的聯合應用
SNT-001BS變色樹脂使用方法
這是一類帶有指示劑功能的強酸性陽樹脂,既能與水中的陽離子進行交換反應,又具有明顯的變色特性。不僅有明顯的變色特性(再生型和失效型分別為玫瑰紅色和黃色或藍色),交換能力也比普通樹脂強。主要用于測定蒸汽和凝結水處理混床出水的陽離子電導率,常用于電廠汽輪機內冷水的監測,及電子儀表、食品醫藥工業等領域。
變色樹脂用于測定蒸汽和凝結水處理混床出水的氫電導率時,樹脂裝于直徑50mm的透明交換柱中,水中的陽離子被樹脂交換轉化成氫離子,大大提高了監測水中陽離子的靈敏度。同時,樹脂失效時顏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指示出交換柱的工作狀態。
以利于現場的監測。
一、性能指標:SNT-001BS
外觀:墨綠色球狀顆粒
粒度:(粒徑0.45~1.25mm)≥95
交換容量:≥5.10mmol/gd
含水量: 50~60
濕真密度:1.07~1.29g/ml
濕視密度:0.79~0.87g/ml
二、操作條件 :
使用溫度:100℃
小床層深度:300mm
運行流速: 1.0-3.0BV/小時(BV:樹脂體積)
三、樹脂失效后,可以倒出樹脂進行收集,換新樹脂繼續運行。
多次收集多的樹脂可以一起再生。
再生方法:
1、裝填好樹脂后,通過鹽酸溶液濃度為3-5、體積為樹脂體積的3-5倍進行再生、
2、再生流速按照0.5-2.0BV/小時。通酸時間為1個小時以上。
3、然后以2-5BV/小時流速用除鹽水進行清洗。洗至PH中性為至備用。
4、一般使用量很少、再生時的酸及除鹽水人工費,得不償失。使用單位都是按照一次性的使用。
變色陽離子交換樹脂
變色樹脂使用范圍:
監測和控制給水、凝結水和蒸汽的氫電導率,是保證水汽質量,控制火電廠水汽系統腐蝕結垢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水汽中氨的濃度、取樣流速經常變化,加上機組啟停等原因,難以判斷H型交換柱何時失效。H型交換柱失效初期,由于少量銨離子穿透,使氫電導率測量值偏低;當H型交換柱失效,大量銨離子透過,氫電導率測量值又偏高。因此,當交換柱失效后引起氫電導率變化時,難以及時判斷是水質惡化還是交換柱失效。目前國外采取的解決辦法是采用變色陽離子交換樹脂,失效層與未失效層顏色不同,可以在H型交換柱失效前及時進行再生處理,可以及時發現水質惡化問題并及時采取解決措施。
變色陽樹脂與樹脂的聯合應用
強、弱型樹脂聯合應用的特點
1、當原水含鹽量不太高時,只用強酸、強堿樹脂進行水的化學除鹽(原水→強酸陽→除碳→強堿陰→(混床)也可獲得合格的除鹽水。但強型樹脂交換容量低。在經濟比耗下,強酸陽樹脂的交換容量僅800~1000mol//m3,強堿陰樹脂交換容量更低。用一般工業堿再生時,只有250~300mo1/m3;酸、堿比耗大,制水成本高。排放的廢酸、堿量大,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嚴重。當原水含鹽量較高時,運行周期短,再生頻繁,影響安全供水。
弱酸陽樹脂
2、弱型樹脂雖然不能除去水中的全部離子,但它卻具有工作交換容量高和再生劑比耗低的優得。因此將強、弱兩種樹脂聯合應用于水的化學除鹽,即可發揮此兩種樹脂的優點,又可相互彌補其缺點。
原水首先經弱型樹脂,除去水中大部分離子,然后再經強型樹脂,除去水中的離子,從而保證出水水質。再生時,則相反,再生液先再生強型樹脂,然后再生弱型樹脂,從而使排出廢液中的再生劑降至低水平。同時再生液先通過強型樹脂,后通過弱型樹脂,這樣可以使強型樹脂的再生水平大大提高。如此既提高了強型樹脂的工作交換容量,也保證了出水水質。在聯合應用工藝中,兩種樹脂的特長都得到了充分發揮,再生比耗只有1.0~1.21陽離子交換的平均工作交換容量達到1300~1700mol/m3。陰離子交換的平均工作交換容量可達到600~900mol/m3。
弱酸陽樹脂
強、弱型樹脂的聯合應用條件
1、原水水質應穩定。應盡量利用對流再生原理。兩種樹脂比例應盡量接近計算比例。兩種樹脂裝填高度均不應低于低限層高:弱型樹脂不低于fi00mm;強型樹脂高度在流速20m/h熨,王性于609mm(001X7和800mm(201X7),在流速40m/h時,不低于800mm(001X7)和1000mm(201X7)。在弱型樹脂層中,水的流速宜不大于20m/h。
2、在采用雙層床等工藝時,應確保兩種樹脂分層良好。在選用弱酸樹脂時,應選擇具有一定強度的樹脂,以防止在運行過程中結塊,影響再生和運行。
弱酸陽樹脂
3、防止膠體硅的析出。提高再生液的溫度(35~40℃),有助于防止膠硅的析出。
4、控制好弱堿樹脂的運行終點。處于前面的大孔弱堿樹脂,由于它對有機物具有較好的吸著和解析能力,故可保護強堿樹脂。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