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環智拓儀器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倉庫溫濕度監控系統,冷庫溫濕度監控系統,庫房溫濕度監控系統 |

聯系電話
![]() |
玉環智拓儀器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倉庫溫濕度監控系統,冷庫溫濕度監控系統,庫房溫濕度監控系統 |
聯系電話
2013-7-23 閱讀(4609)
近些年來,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冷鏈物流的需求日趨旺盛,政府更多的參與到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與冷鏈物流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盡快制定統一的技術與管理標準,強化冷鏈物流服務質量管理與監督,完善食品物流安全機制,使冷鏈物流走上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一、水果、蔬菜、肉類的保鮮冷庫
(一)、水果保鮮冷庫
1.1 水果保鮮冷庫的歷史背景
針對我國水果貯藏保鮮技術的落后問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主產區政府都采取了積極的扶持政策。國務院總理*于 2001 年 12 月 11 日任國務院副總理時作出“要重視和加強果蔬保鮮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這項工作要同營銷、出口、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為農業生產服務,提高經濟效益”這一重要指示。 2002 年 12 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國家經貿委、農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工商總局六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快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的若干意見》,對“十五”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2007 年 7 月 8 日*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下半年重點抓好 9 項工作,其中一項為:“做好農產品*工作,抓緊建立農產品流通營銷體系,努力擴大農產品出口”。 8 月 9 日農業部杜青林部長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強調,將“加大農產品*和擴大出口工作力度”作為今年下半年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措施。目標是建立全國區域性瓜果基地,即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瓜果生產基地,完善水果加工儲藏的配套設施,建立一定量的*儲藏冷庫。
1.2 水果保鮮冷庫的作用
目前,我國水果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與*水平相距甚遠,我國的水果產后貯藏量為 15 %~ 25 %,損失率為 20 %左右,而世界發達國家水果產后貯藏量為 70 %~ 80 %損失率為 1 %~ 5 %,相比之下,我國保鮮冷藏技術的應用嚴重滯后于水果生產的發展,而冷庫是發展冷藏業的基礎設施,也是在低溫條件下貯藏貨物的建筑群,所以水果食品保鮮主要以水果冷藏鏈為主,將易腐水果通過預冷、加工、貯存和冷藏運輸,有效地保持水果的外觀、色澤、營養成分及風味物質,達到水果保質保鮮、延長水果保存期的目的,起到調劑淡旺季市場的需求、減少生產與銷售過程中經濟損耗的作用。并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希望不斷增加名、特、優、新品種,確保水果新鮮、潔凈、無污染、有營養。
冷庫保鮮貯藏是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延長水果長存期的一種貯藏方式。冷庫保鮮技術是現代水果低溫保鮮的主要方式。它采用高于水果組織凍結點的方法實現水果的保鮮,可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進行全年貯藏,以保證水果的全年供應。低溫冷藏可降低水果的呼吸代謝、病原菌的發病率和水果的腐爛率,達到延緩組織衰老、延長水果貯藏期的目的。但在冷藏中,不適宜的低溫反而會影響貯藏壽命,喪失商品的食用價值。防止冷害和凍害的關鍵是按不同水果的習性,嚴格控制溫度,冷藏期間有些水果需采用逐步降溫的方法以減輕或避免發生冷害。此外,水果貯藏前的預冷處理、貯期升溫處理、化學藥劑處理等措施均能起到減輕冷害的作用。
1.3 水果保鮮冷庫的重要意義
水果是人們喜愛的食品,具有豐實的營養價值,含有大量和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經常食用對人體大有益處。但是,水果水分含量高,容易發生腐敗變質,每年都有大量水果腐爛在運輸中和倉庫里,據統計,我國每年有 200 萬畝的水果爛掉,約占全國水果總產量的 25 %左右,損失令人吃驚。因此,如何延長水果的貯藏時間,保持其品質不變,已成為當前水果生產單位、經銷單位和消費者所普遍關心和急待解決的問題。水果生產的季節性很強,有季產牟銷問題。由于產、購、運、銷等環節多,運輸工具落后和運力不足。水果采收以后不能及時調運。此外,由于農民缺乏保鮮的基本知識和保鮮技術,每年有大量的水果腐爛變質,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據有關人士估計,生產的新鮮水果有 25 %左右是在采收后損失掉的。
據《農業工程》統計,京、 津、滬等 23 個城市,每年從城市運出的蔬菜垃圾達 20 億公斤。 1983 年新疆外運哈密瓜,就是因為運輸不及時,損失多達 40 %—— 50 %。 60 年代初和 80 年代初四川都出現過特大的柑果事件,損失以數百萬公斤計。人們普遍認為應當更多地重視采后保鮮,不只是停留在追求更高的作物產量上,而是能夠從可能到的資源 ( 勞力、能源和資金 ) 中取得更優厚的利潤。要提高保鮮的效果,必須進一步了解在采收與消費之間,由于損耗和品質下降造成損失的原因和本質。我國人口眾多,平均耕地面積較少,既要重視提高產量,更要重視采后保鮮、貯藏、加工,使之不受損失或盡可能減少損失。而造成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冷藏鏈儲藏體系和質量安全的保鮮儲藏體系。在發達的美、英等國家,冷藏鏈保鮮技術已達到了十分先進的水平,為了保證質量和降低損耗,水果采摘后要經過一整套保鮮處理,水果物流始終處于采后需要的低溫條件。由于處理及時得當,美國水果在加工儲藏環節中的損耗率僅為 1 %~ 2 %。減少了損耗,保證了品質,提高了產品附加值,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蔬菜保鮮冷庫
2.1 蔬菜保鮮冷庫的歷史背景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碳水化合物,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一些領土較小的國家如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為了滿足對蔬菜的需求,不得不依賴于進口貿易。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蔬菜進口國就是中國。
我國蔬菜出口居*五位。蔬菜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的優勢和地位,是種植業中活力的經濟作物之一。我國的蔬菜出口從 20 世紀 90 年代以后逐年增加,特別是 1993 年后,蔬菜出口量逐年增長。據海關統計,目前我國的蔬菜出口量僅次于西班牙、意大利、美國和荷蘭,是*五大蔬菜出口國。
我國蔬菜出口zui大的市場是亞洲,占出口量和出口額的 70% 以上,其中日本又是zui主要的市場,約占蔬菜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國蔬菜出口zui主要的貿易伙伴。但是 2005 年以來,我國對美國、韓國和馬來西亞的蔬菜出口增長迅速,東盟國家也是我國蔬菜出口貿易的重要伙伴。在東盟各成員國中,我國蔬菜主要輸往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分別占我國對東盟出口蔬菜金額的 42.59% 和 26.27% 。
有資料表明,我國蔬菜生產成本低,市場價格相當于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相比之下,我國洋蔥、胡蘿卜、生姜、蒜薹生產成本較低,國內菜價約為國外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具有較強的價格競爭力。而且,有豐富的洋蔥、胡蘿卜、生姜、蒜薹資源和良好的自然條件,可以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地供貨,為出口貿易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二是出口國種植面積減少,貨源緊張。三是貯藏條件及技術日益完善。
2.2 蔬菜保鮮冷庫的作用
目前,zui常見的蔬菜保鮮技術就是冷庫保鮮,利用冷庫可延長蔬菜的保鮮期,減少蔬菜因熟化程度過快而造成的損失。從而使蔬菜的呼吸作用減慢,達到較長時間保鮮目的。冷庫貯藏蔬菜必須先預冷,利用休眠現象防止蔬菜采后發芽,并且能保持其生命活性,防止失水、失重、失鮮,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
2.2.1 把好預冷關
蔬菜預冷是蔬菜產品保鮮的重要環節,如果達不到預冷的溫度指標即出庫銷售,很可能會造成產品尚在運輸途中就變質腐爛,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手心要求預冷庫的容積充足,即庫容和產量要配套,否則若量大于庫,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失,一般的重量標準是每平方米冷庫可預冷 250 — 500 公斤產品,即葉菜類在 500 公斤以內,這要依具體品種而定。時間標準是崽小時左右達到預期效果。溫度標準是:產品中心溫度 1 — 10 ℃不等,因品種而定,以不受凍害為標準。
2.2.2 把好運輸關
若產品全部是運往廣州、上海、武漢等大市場銷售。運輸時間長,一般都在 20 — 48 小時之間,因而在產品裝車時,一定要用薄膜及保溫被保護好產品,薄膜要做到及時嚴密封口,應盡量減少冷氣散發,確保產品保鮮,運輸車輛必須車況良好,要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到達銷售市場。
2.3 蔬菜保鮮冷庫的重要意義
近幾年來,中國的老百姓種菜,已經不僅僅是滿足自己所需,今天,我們從地里采摘出來的新鮮蔬菜,明天就有可能通過冷庫保鮮技術已經到了它的銷售地———日本或者韓國。蔬菜銷售流轉速度的加快以及保鮮技術水平的提高,給菜農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目前,我國蔬菜播種面積占世界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 67% ,大力發展我國蔬菜出口有助于緩解我國蔬菜市場的供求矛盾和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據海關統計,鮮冷凍蔬菜占蔬菜總出口量的 50% 以上,其次為加工保鮮蔬菜和干蔬菜。蔬菜出口以沿海、沿邊的省市為主,出口的主要產品是蘑菇凍罐頭、竹筍罐頭以及鮮冷凍蒜頭、蘆筍、洋蔥、胡蘿卜、白蘿卜、菠菜和馬鈴薯等 20 多類,出口以一般貿易為主要方式。
市場蔬菜需求量加大 我國蔬菜生產成本低,市場價格遠低于發達國家,是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優勢類農產品之一。但目前我國蔬菜的競爭力僅停留在價格上,其品種、產后處理、質量和安全性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應充分提高國內蔬菜的加工水平和商品品質。
(三)、肉類保鮮冷庫
3.1 肉類保鮮冷庫的歷史背景
肉類的防腐保鮮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研究的重要課題,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和節奏的改變,傳統的肉類保鮮技術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深入研究肉類的防腐保鮮技術勢在必行。國內外學者對肉的保鮮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普遍認為肉類的腐敗主要由三種因素引起:⑴微生物污染、生長繁殖;⑵脂肪氧化敗;⑶肌紅蛋白的氣體變色。這三種因素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繁殖會促進油脂氧化和肌紅蛋白變色 ,而油脂氧化也會改變微生物菌系并促進肌紅蛋白變色.多年來,居民對冷鮮肉、分割肉及其延伸制品的需求量迅增,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肉制品是廣大居民日用生活品,且是重要蛋白食品。隨著人口增長,肉類消費量不斷增加。據預測 2010 年全國肉類(含豬、牛、羊和禽肉)的需求量將達到 8306 萬噸,其肉類延伸制品將由目前的 250 萬噸增長到2010 年的 1300 萬噸,人均約 10 公斤。二是肉制品行業集中度較高。目前主要集中于擁有豐富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的山東、河南兩省。山東省肉類加工企業 162 家,河南 139 家。兩者合計占全國肉制品銷售總額的比重高達 60% 。三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居民肉類消費發生了明顯的結構變化,呈現新的發展趨勢:從冷凍肉變化到熱鮮肉,再從熱鮮肉轉變到冷鮮肉,形成了“熱鮮肉廣天下,冷凍肉爭天下,冷鮮肉甲天下”的局面。四是肉制品行業發展勢頭旺盛。 2006 年,全國屠宰及肉制品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 2701 億元,同比增長 21.53% 。利潤率上升。與此相應,肉制品“冷鏈”物流進入持續增長期。
3.2 肉類保鮮冷庫的作用
2007 年豬肉價格的飛揚上漲,以及由肉價所的這輪食品類價格上漲,已經成為了一個相當嚴重的民生問題,影響到了多數民眾的日常生活。價格本是市場供求的正常反映,當價格到了需要政府出面來做出宏觀調控時,多少表明這個價格已經高出了市場所能接受的范圍。而建立大型的區域級冷庫,就起到了一個蓄水池的作用,從而達到緩解市場壓力,調節市場價格的作用,提高市場應急供應的能力。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使人們對于低溫肉類的貯藏不再只是停留在傳統的配送方式上 , 從配送的車輛、低溫肉類的保鮮技術、投資與操作成本以及配送過程在各種型式中的應用,低溫肉類運輸中所應用的各種型式都有了長足發展。應用蓄冷保溫的核心技術所推動的蓄冷式低溫物流系統 , 可為任何肉類運輸中出現的收集、儲存和分類等各環節提供相應的服務 , 在店鋪配送、貨運輸送等方面得到合理應用。店鋪配送(連鎖商店門市配送服務)就是在低溫物流中心或生鮮處理中心依照顧客所需求,將一般不同溫度的肉類裝入蓄冷保溫箱并同時對其驚醒加冷作業,將裝妥肉類的蓄冷保溫箱送上一般貨車后按照一定路線將食品依序送往各個所需店鋪配送,實現多品溫、少量、多樣、新鮮、高頻、即時的店鋪配送服務要求,獲取了的經濟效益;貨運輸送(路線貨運輸送)是貨運輸送公司在各營業所將顧客委托運送的低溫肉類收集,用蓄冷保溫柜將不同品溫肉類集中,并與常溫食品一起送到基地中心,在基地中心將肉類利用蓄冷技術處理后,由一般大型貨車按路線進行貨運輸送,達到標準化、規格化的作業,利用普通規格的蓄冷保溫柜就可以獲得zui高的配送效益,提高了常溫車使用效率,更降低了貨物運輸的投資,實現了偏遠鄉鎮新路線配置;
3.3 肉類保鮮冷庫的重要意義
低溫保鮮是人們普遍采用的技術措施,鑒于我國的國情,冷鏈系統是肉類保鮮zui為重要的手段。冷藏是肉品保存在略高于其冰點的溫度,通常在 2 — -4 ℃之間,這一范圍內大部分致病菌停止繁殖,便嗜冷腐敗菌仍可生長,而且李斯行單核增生菌和小腸結炎耶爾森氏菌也可繁殖。細菌在肉中的生長速度相當快,在適宜的條件下,有些細菌繁殖時間只為 20min 或更短,實際上,一般情況下,如此快的速度是達不到的,因為所有的環境條件同時滿足是不可能的,細菌增長期的長短取決于菌種、營養成分及溫度、 PH 值和水分活性,低溫保鮮有以下優點:( 1 )冷凍過程中會保持肉的品質不下降;( 2 )包裝后不易腐爛。
二、冷庫行業的現狀
(一)、國內外冷庫行業現狀
國外冷庫行業發展較快的國家主要有日本、美國、芬蘭、加拿大等國。日本是亞洲zui大的速凍食品生產國, -20 ℃以下的低溫庫在冷庫中占 80% 以上。 70 年代以前國外冷庫普遍采用以氨為制冷劑的集中式制冷系統,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蔬菜的需求量與日俱增,怎樣才能做到蔬菜數量大、質量高、品種多、全年供應,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呢?因此,搞好保鮮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 70 年代后期逐漸采用以 R22 為制冷劑的分散式制冷系統。美國和加拿大占 80% 以上的冷庫都以使用 R717 為制冷劑。 80 年代以來,分散式制冷系統在國外發展很快,冷卻設備由冷風機逐步取代了排管,貯藏水果冷庫中近 1/3 為氣調庫,在冷庫建造方面土建冷庫正向預制裝配化發展,自動化控制程度比較高。近年來,國外新建的大型水果貯藏冷庫多是水果氣調庫,日本、意大利等發達國家都已擁有 10 座*的自動化冷庫。
我國 1968 年建成*座貯藏水果冷庫, 1978 年建成*座氣調庫。 1997 年又在陜西西安建造了一座 10000t 氣調冷庫,氣密性能達到先進水平。近幾年來,我國冷庫建設發展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主產區以及大中城市郊區的水果基地。據統計,我國商業系統擁有水果貯藏庫面積達 200 多萬平方米,倉儲能力達 130 多萬噸,其中機械冷藏庫為 70 多萬噸,普通庫為 60 多萬噸。
(二)、國內冷庫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冷庫利用率偏低
傳統的冷庫設計一般是高 5m 左右,但在實際操作應用中,尤其是無隔架層的冷庫利用率低于 50% ,如物品堆碼的高度一旦達到 3.2m 時,外包裝為紙箱的食品,因重壓變形、吸潮等原因極易出現包裝破裂、倒塌等現象,導致食品品質降低,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2.2 部分冷庫設計不盡規范,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國內很多冷庫屬于無證設計、安裝,缺乏統一標準,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的缺乏現象較為普遍。操作人員未經專業培訓無證上崗,管理人員安全意識淡薄。部分容積 500 m2 以上以氨為制冷劑的土建食品冷庫,其庫址選擇、地基處理、制冷設備安裝等嚴重不符合《冷庫設計規范》( GB50072-2001 )的要求,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許多冷庫名為氣調庫卻達不到氣調的目的,部分低溫庫剛建成就處于面臨停用或只能按高溫庫降級使用的局面。
2.3 制冷系統維修措施不力,設施設備老化嚴重
制冷機的正常維修周期一般為運轉 8000 ~ 10000h 即應進行大維修;運轉 3000 ~ 4000h 進行中維修;運轉 1000h 進行小維修。適時對制冷系統進行維修、保養,可以及早消除事故隱患。因為國內大多數冷庫尤其是 90 年代以前所建的冷庫,設施設備陳舊、管道嚴重腐蝕、墻體脫落、地基下陷、壓力容器不定期檢驗,普遍開開停停,帶病運營現象十分嚴重。
2.4 冷庫節能措施未引起足夠重視
冷庫屬于耗能大戶。有數據表明:蒸發器內油膜每增加 0.1 ㎜,就會使蒸發溫度下降 2.5 ℃,電耗增加 11% 。冷凝器中若存在油膜、水垢或蒸發器外表結霜等問題均會導致蒸發溫度下降,耗電增加。另外,低溫庫凍結間或速凍裝置進貨后壓縮比小于 8 時,應先采用單級制冷壓縮,當蒸發壓力降下來后,其壓縮比大于 8 時再改用雙級壓縮制冷方式,而許多低溫冷庫剛開機就啟用雙級壓縮機,使冷庫能耗加大。
2.5 自動化控制程度低迷
國外冷庫的制冷裝置廣泛采用了自動控制技術,大多數冷庫只有 1 ~ 3 名操作人員,許多冷庫基本實現夜間無人值班。而我國冷庫的制冷設備大多采用手動控制,或者僅對某一個制冷部件采用了局部自動控制技術,對整個制冷系統做到*自動控制的較少,貨物進出、裝卸等方面的自動化程度普遍較低。
2.6 商業冷庫價格競爭激烈
近幾年隨著冷庫數量的增加,除部分食品生產企業、科研單位自備用于存放食品原料或用于科研試驗的冷庫外,商業冷庫出租轉讓頻繁,行業內低價競爭激烈,加之高溫庫和低溫庫比例失衡以及地理位置的差異,存貯肉類及速凍食品的低溫庫供不應求,大量的高溫庫閑置待用,導致大多商業冷庫經營企業經濟效益不佳。
鑒于國內冷庫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目前建立的水果恒溫庫,多以冷卻加工為重點,主要為水果提供保鮮貯藏的環境,這些恒溫庫只對水果進行冷卻,沒有深層次地對水果貯藏進行研究。貯藏環境溫度均為 0 ℃,相對濕度無法保證,使得水果長期貯藏質量無法保證,降低了產品的競爭力,造成了能源浪費。因此需要對冷庫的建筑結構和水果的保鮮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本工程以水果保鮮技術的溫度調控為核心,重點研究大型節能冷庫技術體系的工程化,主要圍繞庫體優化設計、制冷系統的優化設計、遠程診斷與調控、配套保鮮工藝等關鍵技術而展開研究。
總而言之,為了適應消費市場的需求,確保果蔬肉的質量,緩解果蔬肉供應緊張的問題,搞好淡旺季調節,提高附加值,在水果、蔬菜、肉類的運輸、加工以及貯藏過程中實施冷藏保鮮項目勢在必行。保鮮冷庫將有效地延長果蔬供應期,實現均衡供應,起到穩定市場行情的作用,有效緩解果品蔬菜肉類集中在成熟期造成產品滯銷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提高果蔬肉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推動我國農副產品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