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馬毒素是谷物中為常見的一種真菌毒素之一,是一類由不同的多氫醇和丙三羧酸組成的結構類似的雙酯化合物。1988年,科學家Gelderblom等從串珠鐮刀菌培養液中分離出伏馬菌素。隨后,Laurent等又從伏馬菌素中分離出
伏馬毒素B1(FB1)和伏馬毒素B2(FB2)。
迄今為止,研究發現的伏馬毒素型均為多氫醇和丙三羧酸組成雙醋類化合物,目前已有28種伏馬毒素類似物,其中以FB1較為常見,約占70%以上,并且其毒性強,能對多種動物產生嚴重的毒害作用。伏馬毒素是熱穩定、水溶性毒素,在收割、儲藏、加工等各個環節極易污染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等農作物,還易污染瓜果、蔬菜、飼料等各種農副產品。其中玉米是易感的糧食作物,人和動物攝入被伏馬毒素污染的玉米及其制品、飼料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相關資料表明,伏馬毒素在范圍內均有分布,大部分以玉米及其制品中的伏馬毒素B1為主。伏馬毒素的污染與氣候、溫度有關,溫帶地區暴露水平更高,因此,亞洲、非洲、拉美地區的污染量普遍高于歐洲、北美洲。
伏馬毒素的預防與控制:
伏馬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及其制品,其它糧食也偶有檢出。對伏馬毒素中毒的預防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糧食的通風、防潮、防霉管理;及時對田間和貯藏的玉米、麥類、稻谷等糧食和飼料原料進行干燥處理;防止串珠鐮刀菌等產毒真菌的污染、繁殖和產毒;不用發霉的玉米加工食品;不食用發霉變質的玉米及玉米制品。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