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環由壓縮過程、冷凝過程、膨脹過程、蒸發過程組成。就是利用有限的制冷劑在封閉的制冷系統中,反復地將制冷劑壓縮、冷凝、膨脹、蒸發,不斷的在蒸發器處吸熱汽化,進行制冷降溫。制冷循環包括壓縮式制冷循環、吸收式制冷循環、吸附式制冷循環、蒸氣噴射制冷循環及半導體制冷等。
制冷循環的重要參數是制冷系數,工程上也稱之為制冷裝置的工作性能系數,用符號COP表示。在一定的環境溫度下,冷庫溫度越低,制冷系數就越小。
吸收式制冷循環利用制冷劑在溶液中不同溫度下具有不同溶解度的特性,使制冷劑在較低的溫度和壓力下被吸收劑(即溶劑)吸收,同時又使它在較高的溫度和壓力下從溶液中蒸發,完成循環實現制冷目的。
以溴化鋰為吸收劑,水做制冷劑的吸收式制冷循環為例:從冷凝器流出的飽和水經節流閥降壓降溫,形成干度很小的濕飽和蒸氣。進入蒸發器從冷庫吸熱,定壓汽化,成為干度很大的濕飽和蒸氣或干飽和蒸氣,送入吸收器。與此同時,蒸汽發生器中因水蒸發而濃度升高的溴化鋰溶液經減壓閥后也流入吸收器,吸收從蒸發器來的飽和水蒸氣,生成稀溴化鋰溶液,吸收過程中放出的熱量由冷卻水帶走。稀溴化鋰溶液由溶液泵加壓送入蒸汽發生器并被加熱。由于溫度升高,水在溴化鋰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蒸汽逸出液面形成與溶液平衡的較高壓力和溫度的水蒸氣。水蒸氣之后進入冷凝器,放熱凝結成飽和水,完成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