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郵編:200431
聯系人:王小姐
電話:021-56640936
傳真:021-33250231
手機:13122441390 15900755943
留言:發送留言
個性化:www.shifengsj.com
網址:www.shfeng-edu.com
商鋪:http://www.zjmenchuan.com/st236594/
我國科學家用皮膚細胞培育出克隆鼠
點擊次數:1613 發布時間:2013-3-26
除了胚胎干細胞,生命還有第二顆“種子”嗎?近日,一只名叫“小小”的黑色小鼠給了*科學家一個肯定的答案。因為,它并非父母的“愛情結晶”,也不是科學家精心“仿制”的克隆鼠,而是由一只黑鼠的皮膚細胞,經“重新編程”后得到的iPS細胞(誘導多能干細胞)“孕育”的小生命。
昨天,學術雜志《自然》在線報道了“小小”的離奇身世,還專門組織了一場新聞發布會,向30多家重要媒體公布中國科學家的這項研究成果。 據介紹,在過去幾年中,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員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曾凡一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iPS細胞先后育出27只類似“小小”的黑鼠,從而在世界上證明,iPS細胞具有與胚胎干細胞相似的性,能發育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 被喻為“選手”的胚胎干細胞一直是人類修補器官的希望所在,但在來源和倫理方面遭遇了巨大挑戰。以人工誘導方式使成體細胞重新編程獲得的iPS細胞,因為具有與胚胎干細胞類似的多能特性,且能繞過倫理禁區,迅速成為近幾年干細胞研究的熱點。 然而,“多能”畢竟不代表“”,若能證明iPS細胞也能像胚胎干細胞那樣“*”,將使它的應用前景更加廣闊。為此,按照科學界鑒定細胞是否具有性(即能否發育成活體動物)的“金標準”,各國科學家不斷重復實驗,努力探索,但一直無人成功。 zui終,堅韌不拔的中國科學家擁有了這份幸運。他們首先將黑鼠的皮膚細胞“逆轉”為iPS細胞,自主構建了37株iPS細胞系;然后把其中6株的iPS細胞分別注入1500多枚四倍體囊胚,進而植入一群代孕白鼠的子宮;21天后,“小小”奇跡般誕生了。至今,“小小”已健康生長了9個多月,它的后面跟著26個“弟弟”、“妹妹”。 經多種分子生物學技術鑒定,這27只黑鼠確實由iPS細胞發育而來。它們由此成為世界上*批*由iPS細胞孕育而成的活體小鼠,有力地證明了iPS細胞具有真正的“性”。 如今,“小小”家族可謂“人丁興旺”。在研究人員的巧心安排下,27只黑鼠先后與普通白鼠成功配種,陸續生下數百只第二和第三代小鼠。“鼠爸爸”升格為“鼠爺爺”,過起了“兒孫繞膝”的幸福生活,“續寫”著中國科學家在干細胞這一熱點研究領域的重大創新。 ■相關鏈接 為何要用四倍體囊胚? 通常,正常小鼠的染色體為雙倍體。四倍體囊胚植入子宮后,將無法繼續發育而自然死亡。因此,在孕育“小小”們的過程中,四倍體囊胚僅僅扮演著“溫床”的角色,負責為iPS細胞提供適合的發育環境。而若采用正常的雙倍體囊胚,則會育出由iPS細胞與囊胚融合而成的嵌合體,這將無法證明新生命是否來自iPS細胞。 iPS細胞研究大事記 ■2006年8月 日本山中伸彌研究小組將小鼠皮膚細胞誘導為干細胞(即iPS細胞)。 ■2007年11月 美國和日本科學家分別宣布獨立發現,可將人類皮膚細胞轉化為iPS細胞。 ■2007年12月 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可利用iPS細胞治療鐮狀細胞血癥小鼠。 ■2009年7月 中國科學家證實了iPS細胞具有和胚胎干細胞相似的發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