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基坑漏水有流沙怎么辦(超大超深基坑堵漏處理技術)
閱讀:549 發布時間:2023-10-28基坑滲漏是基坑止水帷幕施工中常見的一種施工缺陷,尤其沿海南方地區地下水豐富、水位較高,基坑滲漏的情況更為多見,故有“十坑九漏"之說。本文講解國內某超高層建筑深基坑工程滲漏案例,分析基坑滲漏原因及處理措施。
【基坑滲漏原因調查】
本工程由四座塔樓及商業裙樓組成,最高建筑高度328米,整體設三層地下室。基坑面積約4萬平方米,基坑開挖深度18.2米~21.2米。基坑周邊環境復雜。
本工程基坑在第三道支撐梁處土質為砂性粉土,土層深度在-9.5m~-13.5m,內含微承壓水,此部區域為基坑滲漏高發區。本工程土方開挖階段該層土層內止水帷幕出現滲水、漏水現象,根據其產生原因不同,可分為以下2個方面:
1、樁間滲水
表現形式為:圍護樁間出現輕微濕跡,或出現輕微滲水現象,但水量較小,水壓不大且滲水清澈不附帶泥沙(見圖1)。
(圖1 樁間滲水)
此種滲漏產生原因為圍護樁施工時,由于土層變化大、施工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局部圍護樁樁間距離過大,造成(1)層雜土層部分潛水含水層滲漏或止水帷幕與圍護樁之間的樁間積水滲漏,造成樁間土體脫落,形成較大的孔洞,圍護樁與止水帷幕之間距離較近,孔洞較大時(≥400mm)圍護樁將無法對止水帷幕進行有效支撐,由于止水帷幕為水泥土攪拌樁,有變形就會出現斷裂、漏水,對基坑安全帶來安全隱患。
2、止水帷幕滲漏
表現形式為:圍護樁間發生接縫滲水,水量較大,并夾雜泥沙,且滲水帶有明顯的承壓性(見圖2)。
(圖2 止水帷幕滲漏)
此種滲漏產生的原因為止水帷幕在施工過程中形成冷縫,但未對其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或止水帷幕施工過程中遇到障礙使孔位發生了偏移導致樁位間沒有形成很好的連接。至使(3-3)層的弱承壓水穿透止水帷幕,沿維護樁之間接縫滲出。由于(3-3)層為粉土,韌性低,干強度低,土體遇水后土的結構迅速破壞。一旦發生漏水,土便會伴隨著水一起流出,不但嚴重影響了施工進度,而且此類滲漏導致基坑外圍(3-3)層土體大量流失,如漏點不能及時封堵,會造成將基坑周圍土體沉降,對周邊建筑物的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
土方開挖前可通過降水記錄對止水帷幕滲漏位置進行預判,基坑內部經過降水施工后,某些區域內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