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體細胞鏡檢染劑可分為三種-酸性、堿性及中性染劑
閱讀:2165 發布時間:2012-5-23
染色主要好處有:
提供菌體及其周圍環境的對照比較,而表現出不同構形。
可研究菌體內部構造,如細胞壁、液泡或核質部份。
可使用較大的放大效果。
要瞭解染劑如何對菌體細胞作用而呈色之前,先要知道什么是染劑。通常它具有一苯環(benzene ring)、一呈色基(chromophore)與促色基(autochrome)之有機化合物,是一種鹽類,由陰、陽電荷組成,其離子之一具有顏色,例如methylene blue chloride(MBC):MBC→mthylene blue++chloride- , 此染劑之顏色由帶正電之mthylene blue+所呈現。
染劑可分為三種-酸性、堿性及中性染劑。如呈色劑為帶陽電荷之染劑,稱為“堿性染劑”,如甲基藍;反之,為帶陰電荷者,稱之為“酸性染劑”;不帶電荷者,即為中性染劑。
菌體細胞在酸堿值為中性的環境時稍具陰電性,因此帶陰電荷之細胞與帶正電荷之甲基藍 結合而使細胞呈色。
http://www.zjmenchuan.com/st232510/Index.html
欲了解更詳細的顯微鏡產品參數登陸: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