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大江南北都被霧霾籠罩,呼吸環境安全已拉響“警報”。盡管“APEC藍”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但隨著各省市臨時應急減排措施的撤銷,APEC藍恐怕只能變成回憶。
不少人覺得,PM2.5主要來自室外,其實不然。有研究顯示,室內PM2.5有九成來自室內活動。現代人平均有90%的時間在室內生活和工作,其中65%的時間在家。美國環境保護署歷時5年的調查發現,許多民用和商用建筑內的空氣污染程度*,是室外空氣污染的數倍至數十倍,有的甚至超過100倍。全國室內空氣質量與健康研討會公布,我國每年由室內空氣污染引起的超額死亡人數大約11.1萬人,門診數22萬人次。民間環保組織去年底發布的室內公共場所空氣質量報告指出,北京43家公共場所室內PM2.5嚴重超標,我國室內空氣問題較發達國家更嚴重。
室內PM2.5主要來源于哪里?
一、顆粒物——煙霧、粉塵、花粉、PM2.5、PM10。
二、氣態污染物——甲醛、苯、TVOC、氨、臭氧等。
三、微生物——細菌、病毒,螨蟲尸骸,皮屑等。為保證空氣的含氧量,建筑物都有新風量的要求,一般要求每小時室內外空氣交換一次。這樣,除室內本身的空氣污染源外,室外的大氣污染,也會直接影響到室內空氣質量.。
數據顯示,對于沒有任何凈化措施的室內環境,室內外PM2.5濃度具有明顯的關聯性。當室外PM2.5濃度超過300微克/立方米時,建筑室內的PM2.5濃度也超過了210微克/立方米,數據占比達7成以上。且專家zui近三年對北京地區150多棟建筑的調查研究顯示,如未安裝任何新風系統及空氣凈化器,室內PM2.5濃度基本與室外一致,甚至略高。此外,如果長期待在室內,關閉窗戶會導致人體換氣不足,引起各類疾病。
對付室內的PM2.5,開窗通風本是zui有效的辦法,但也要依據室外空氣狀況而定,像目前我國的室外空氣質量,就不適宜長期開窗。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指出,室內PM2.5對健康的危害更大,兒童、老年人、孕婦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屬于PM2.5污染危害的四大高危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防控室內PM2.5方法包括:一是日常注意合理開窗通風;二是注意室內環境衛生;三是注意室內環境中的化學污染物控制,注意選擇無污染、少污染的家具和裝飾裝修材料;四是注意養植綠色植物;五是注意車內空氣污染,遇到嚴重堵車時應關閉車窗,把空調暫時調到車內自循環模式等;六是注意合理選擇和正確使用空氣凈化器,如凈化PM2.5污染的空氣凈化器。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