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年來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但治理環境速度要趕上破壞環境速度還存在差距,因此環境污染所導致的經濟損失近年來不斷呈現上升的態勢。要改善環境,不僅要加大治理資金投入入手,而且要從培育科技能力建設的技術支撐體系入手,積極打造環保產業園,能夠提高節能減排所需要的技術水平,從而減小其他產業的污染源排放,在源頭減輕對環境的壓力。
目前我國國家層面的環保產業園有蘇州國家環保產業園、常州國家保護產業園、南海國家生態工業建設示范園區、西安國家環保科技產業園、大連國家環保產業園、濟南國家環保科技產業園等。除此之外,各省正在積極培育環保產業園區,將環保產業發展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但是,各省著力發展環保產業園,也要注重環保產業園差異性,避免重復建設,無法合力形成區域競爭力,反而阻礙當地環保產業的發展。
環保產業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室內環保業,如空氣凈化器的生產與銷售,讓我們在室內呼吸到清潔的空氣;土壤修復產業,清理受鉛、鉻等各種污染物污染的土地,讓我們吃上健康的蔬菜瓜果;此外,還有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等。
發展環保產業,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都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持,解決產業發展遇到的資金約束問題,國家“十二五”節能環保規劃投入要遠超過“十一五”,各省份的“十二五”節能環保規劃與國家層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各省份通過打造產業園的方式加速度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以發展環保產業倒逼區域內其他產業綠色升級,符合可持續發展路線。
我國的工業園區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其中*代園區內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的“三來一補”型企業為主,技術含量低;第二代園區內的企業以應用為特征。兩代園區有一個共同缺點,即園區內的企業彼此獨立經營、缺乏資源和能源在企業之間的有效流動和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機制,整體資源利用效率比較低而且環境污染嚴重。第三代園區則是生態工業園,其基本功能是解決經濟、環境和社會三者協調發展的問題。我國自1999年開始啟動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試點工作,建立了*個*貴港生態工業(制糖)示范園區,之后生態工業園的推進工作加速,并且在“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后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面向的對象是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工業生態學原理和清潔生產要求而設計創建的新型工業園區。通過園區的創建,可加快實現工業園區的生態化改造,促進我國工業粗放型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發展,從根本上緩解環境污染的壓力。
截至2013年4月,我國已通過76個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建設規劃,其中20家已通過驗收并正式得到了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命名。已命名和正在創建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已覆蓋我國東中西部的21個省份。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