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1000維氏硬度計精度因素的誤差分析
HV-1000維氏硬度計精度因素的誤差分析
一、影響精度的因素
理論分析和試驗結果表明,維氏硬度值與下列因素有關:
1、 試驗力:硬度值大小與試驗力大小、試驗力方向、試驗力保持時間極其施加速度有關。
2、壓頭:硬度值與金剛石壓頭兩相對面夾角、橫刃及其四棱錐體的表面粗糙度等均有關。當壓頭頂端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時,稱這條線為壓頭橫刃。
3、 試樣:硬度值與試樣材質、形狀和表面粗糙度、壓痕間和壓痕到試樣邊緣間距離以及試樣溫度等均有關。
二、維氏硬度計試驗誤差分析
2.1-壓痕對角線長度測量不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當壓痕對角線長度測量大了,硬度測得值較硬度真值低;反之,當壓痕對角線長度測量小了,硬度測得值較硬度真值高。壓痕對角線越長,則硬度測量相對誤差越小。因此當試驗條件允許時,應盡量選用較大的試驗力,以便能得到較大的壓痕,減少硬度測量相對誤差。
2.2- 試驗力偏離標準值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試驗力較標準值偏大時,硬度測得值較硬度真值低;反之,試驗力較標準值偏小時,硬度測得值較硬度真值高
JJG151-1991《金屬維氏硬度計檢定規程》規定:維氏硬度計試驗力允許誤差為±1.0%。
JJG260-1991《顯微硬度計檢定規程》規定:對于≤0.9807N的試驗力允差為±2.0%,>0.9807N的試驗力允差為±1.5%,≥1.961N的試驗力允差為±1.0%。
2.3- 試驗力不垂直于試樣表面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排除壓頭的因素,只要測量壓痕兩條對角線長度并取其平均值來計算硬度值,此種因素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很微小。
2.4 試驗力保持時間偏離標準值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隨著試驗力保持時間的增加,硬度值降低;當試驗力保持一段時間后,硬度值變化趨緩。
檢定規程規定:試驗力保持時間為10~15s。
2.5- 試驗力施加速度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隨著試驗力施加速度的增加,硬度值降低。
JJG151-1991《金屬維氏硬度計檢定規程》規定:維氏硬度計施加試驗力速度應為0.15~0.25mm/s或用壓入時間表示應為2~5s。
JJG260-1991《顯微硬度計檢定規程》規定:顯微硬度計施加試驗力速度應為0.02~0.07mm/s。
2.6- 金剛石壓頭兩相對面夾角偏離標準值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夾角α偏大,硬度測得值較硬度真值偏低。
-----JJG334-1993《金剛石壓頭檢定規程》規定:金剛石棱錐體相對兩棱面夾角,維氏壓頭應為136±0.5°;小負荷和顯微維氏壓頭應為136±0.25°。
2.7- 壓頭橫刃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由于壓頭有橫刃,壓痕變成長方形,使測得的壓痕對角線長度增加,硬度值降低,帶來負的硬度測量誤差。在顯微硬度試驗范圍內,壓頭橫刃的影響非常大。
JJG334-1993《金剛石壓頭檢定規程》規定:金剛石棱錐體壓頭頂端橫刃長度,維氏壓頭應不大于2um;小負荷和顯微維氏壓頭應不大于1um。
2.8- 金剛石壓頭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規定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壓頭表面粗糙度增加,壓頭壓入阻力增加,使硬度值升高。
JJG334-1993《金剛石壓頭檢定規程》規定:金剛石壓頭表面粗糙度,RZ≤0.1um。
2.9- 試樣材質不同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材質壓痕形狀不同,對壓痕對角線真實的判斷造成困難,因此帶來硬度測量誤差。
2.10- 試樣表面粗糙度不符合規定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試樣表面粗糙度越小,壓痕邊緣越清晰,則壓痕對角線長度的測量越穩定,因而能得到較、穩定的硬度值。
2.11- 試樣形狀不符合規定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試樣厚度減小到一定程度,將使硬度值降低。試樣表面不是平面時,硬度值隨著試樣曲面直徑的變化而變化。
GB/T4340.1-1999《金屬維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規定:試樣或試驗層厚度至少應為壓痕對角線長度的1.5倍,試驗后試樣背面不應出現可見變形痕跡;對于在曲面試樣上試驗的結果,應使用修正系數表進行修正;對于小截面或外形不規則的試樣,可將試樣鑲嵌或使用支承臺進行試驗。
2.12- 壓痕間和壓痕到試樣邊緣間距離不符合要求引起的硬度測量誤差
-----壓痕間距離太近,將使硬度值升高;壓痕到試樣邊緣間距離太近,將使硬度值降低。
GB/T4340.1-1999《金屬維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規定:任一壓痕中心距試樣邊緣距離,對于鋼、銅及銅合金至少應為壓痕對角線長度的2.5倍,對于輕金屬、鉛、錫及合金至少應為壓痕對角線長度的3倍;兩相鄰壓痕中心之間距離,對于鋼、銅及銅合金至少應為壓痕對角線長度的3倍,對于輕金屬、鉛、錫及合金至少應為壓痕對角線長度的6倍,如果兩相鄰壓痕大小不同,應以較大壓痕確定壓痕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