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微鏡觀察方式大盤點:相差

光學顯微鏡觀察方式大盤點:相差
光學顯微鏡適用于多種檢材,如組織切片、活細胞、電路板等。不同檢材光學特性差異大,需使用不同觀察方式,主要有明場、相差、熒光、偏光、DIC、暗場、霍夫曼相襯七大方式。
一臺光學顯微鏡可能擁有一種或多種觀察方式,上期我們介紹了明場,今天來說說相差觀察方式。
1935年荷蘭物理學家澤尼克(Frits Zernike)發現相襯原理并應用到顯微鏡上,主要用于觀察活細胞等無色透明樣品,此種觀察方式稱為相差觀察、相襯觀察或澤尼克相襯觀察,在生物學研究中應用廣泛。
(1)成像原理
人眼只能在光波的波長(顏色)和振幅(亮度)有變化的情況下,才能區分被檢物體。對于和周圍介質折射率相差不大的透明狀物體,光線通過物體時波長和振幅變化不顯著,難以分辨。
左圖:明場觀察的酵母,對比度差
右圖:相差觀察的酵母,輪廓和細節清晰
培養基與細胞、細胞器與細胞質之間都有明確的分界面,當光線通過這些界面時,一部分光直射通過,另一部分攜帶界面圖像信息的光則成為衍射光。直射和衍射光波長一致,因此顏色一致,衍射光的光程(相位)比直射光多1/4個波長,但人眼無法區分。相差觀察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將這個光程相位差,轉換成振幅(亮度)變化,從而提升了分界面的襯度,讓人眼可以區分。
相差原理光路圖
兩束波的疊加,上圖為相隔π/2相位的疊加波,疊加后的波形振幅得到加強,表現為變亮;下圖為相隔π相位的疊加波,疊加后的波形振幅被減弱,表現為變暗
(2)關鍵部件
相差觀察需要相差聚光鏡和相差物鏡兩個特殊部件,其效果還會受光源光強影響,因為從明場切換到相襯時會顯著降低成像亮度。
①相差聚光鏡是在光源與聚光鏡之間加入相差環(環形光闌annular diaphragm)實現的,作用是使透過聚光鏡的光線形成環形光。相差環的環狀孔(中空環)直徑和孔寬與物鏡內的相位環板匹配,形成的像恰好落在物鏡后焦面與相位板上的共軛面重合,因此不同倍數物鏡要與不同倍數的環匹配。
相差環可通過推拉環板、轉盤聚光鏡等形式切換進出光路,倒置顯微鏡通常使用聚光鏡相差環板推拉實現切換。
相差環板,內嵌兩個相差環和一個明場通道
產品小知識:相差環附近有對中螺絲,用于對中相差環,非必要勿擰
②相位板(annular phaseplate):相差物鏡鏡片中有氟化鎂等材料制作的的相位板,是相差效果的核心。按相差物鏡種類可分為正相差和負相差,正相差常見,物鏡標記Ph,背景變暗,樣品邊界外圍形成白色光環。
負相差比較少見,物鏡標記Nh,背景非常暗,樣品邊界內圍形成白色光環。
帶有相位板的相差物鏡,一般會標注Ph字樣
使用小技巧:相襯物鏡光通過率會降低,一般只適合明場和相差使用。對于iPS細胞和ES細胞等需要使用塑料培養皿的樣品,建議選購明美半復消色差的相襯物鏡,才能同時滿足相差和熒光觀察。
③對中望遠鏡 (centering telescope):也叫合軸調節望遠鏡,是用于調中相襯環的配件,未調中的相差環會導致相差效果大打折扣。
對中望遠鏡
對中望遠鏡調節相差環對中
(3)成像特點
相襯觀察成像特征是變暗的背景和樣品邊緣出現較厚的白色光環,主要用來看活細胞、水生物、薄組織切片之類透明樣品,可以呈現樣品細節,在厚度5-10μm時效果較好,厚樣品、非透明樣品看起來可能跟明場差不多。
(4)主要應用
①活細胞培養觀察
左圖:貼壁細胞;右圖:懸浮細胞
②水生生物(昆蟲、藻類等)觀察
用相差顯微鏡觀察車輪蟲,左明場右相差
(5)明美產品
①倒置顯微鏡
產品:MI40/MI52-N/MI52-CF/MIX60
配置白光LED光源,成像清晰銳利
標配明場和相差觀察方式,使用便捷
可適配不同規格培養器皿
適用于細胞觀察、水生生物等科研或行業場景
②活細胞成像儀
產品:MCS11/MCS21/MCS22
體積小巧,可放置在培養箱內長時間監測成像
配置相差環與相差物鏡,細胞觀測更專業
可額外配置熒光觀察方式
③相差顯微鏡ML31-PH
無限遠光學系統,高品質的相差觀察效果
10X/22mm大視野目鏡,觀察舒適視野寬廣
良好的擴展性能,可更換配件實現明場、暗場等觀察
本期的文章就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下一期我們介紹熒光觀察。
免責聲明
本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字體或文字內容的版權,如無意中侵犯了哪個權利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站將立即予以刪除,謝謝。
來源:https://www.mshot.com/article/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