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郵編:210006
聯系人:銷售部
電話:86-025-83163466/83197466
傳真:86-025-83163466
手機:025-83197466
留言:發送留言
個性化:www.njha17.com
網址:www.njha17.com
商鋪:http://www.zjmenchuan.com/st218878/
賀江水毒魚先知 生物監測實為有效手段
點擊次數:1592 發布時間:2013-7-16
編者按:賀江鉈污染五天后才被發現,在媒體的輿論指引下,眾多不知情的網友紛紛質疑賀江水質監測“全靠魚”。但其實,類似鉈等很多重金屬監測并不在水質監測范圍內,而在監測設備缺少的情況下,水生物魚類因對水中重金屬離子有很強的敏感性,可作為一種有效的生物監測和預警手段,生物監測方法在國內外均有廣泛應用。
7月6日凌晨4時左右,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廳連夜對賀州市送來的水樣進行檢測,結果發現賀州市與廣東省交界斷面扶隆監測點水質已受到重金屬污染。此時距離7月1日賀江流域開始出現大量死魚已過去了5天,廣西迅速啟動級應急響應。這起水污染事件因為影響到兩廣部分地區的飲用水源,而備受外界關注。
條件所限 鎘、鉈等重金屬污染難以實現在線監測
對于此次污染事件的“元兇”鉈,據廣東省環保廳環境監察局局長周全介紹,鉈并非常規水質監測的污染物,即使是常設河口斷面的監測儀器都沒有分析,粵桂兩地都只有省級環境監測部門能夠分析其含量。
2012年龍江河鎘污染事件同樣是由于當地死魚大量浮現,才引爆出驚人的水體鎘超標。2012年1月15日,水產部門接到宜州市德勝鎮拉林村光下屯水庫庫區大量網箱養魚離奇死亡的報告后,才確認水體鎘污染嚴重超標。
兩起污染事件,折射出同一個問題:為何水質監測預警,死魚比環境監測站可靠?
參與過兩起污染事件應急處置的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應急技術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虢清偉說,雖然重金屬鎘用便攜式設備15分鐘就能得出檢測結果,但鎘不是例行監測的指標,要時時刻刻“抓到它”,需要進行在線監測。就像*抓交通違章一樣,沒有攝像頭的話,就要看*出警時能不能碰到了。現在廣西雖然有這樣的技術,但一個自動監測站建下來,可能需要上千萬元的經費,沒有相應的手段,就很難有科學的辦法找到它。
造成此次賀江水污染的另一“元兇”鉈,則更加難以被檢出。虢清偉介紹說,監測鉈的設備都是進口儀器,對存放環境要求十分高,要求是無塵的。鉈的檢測儀器ICP-MS一臺至少要200萬元,監測鉈的設備都是進口儀器,對存放環境要求十分高,要求是無塵的。廣西只有在南寧的省級環境監測部門有,目前市一級都不具備這個檢測能力。
“主要靠魚”是一種有效的生物監測手段
“類似鉈這樣的重金屬,并不在常規的水質監測中。”水質監測專家、珠江流域水環境監測中心原副總工程師曹永旭稱,國家對河段水質的監測有設基礎指標,銅、鉛、鋅、鎘、六價鉻和錳等幾種重金屬是常規檢測項目,以人力采樣、分析、監測為主,也難以每日每時監測。
“即使這些重金屬,如果不在檢測時段出現污染,監測部門也未必能發現。”曹永旭解釋說,而像鉈這樣的重金屬,并不在常規水質監測指標內。監測這樣的重金屬污染只能靠魚類。賀江污染事件曝光后,每小時從江水取樣后,環保部門都要開車幾個小時到南寧或廣州進行檢測,數據有滯后性。水質監測受距離、人力、儀器、經費等各種外在客觀條件所限。即使有這些設備,也不是實時監測水中的重金屬超標情況,還要送到有科研力量的機構,這些機構也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測出重金屬是否超標。
曹永旭說,在監測設備缺少時,水生物魚類是一種有效的生物監測和預警手段,國外和國內不少自來水廠會在前置的取水口專門養魚,通過觀察魚的特殊回避特性來看水質是否出現污染。魚類可通過嗅覺、味覺、視覺,側線及其他感受器而感受水中化學成分變化,對水中有些重金屬離子(如汞、銅、鋅等),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譬如香港的自來水廠,就養有一種特殊魚種,可對水中的幾百種毒物產生敏感反應;北京自來水集團也在水廠的源水沉淀池中投放對水質非常敏感的小魚,替市民“嘗”水。
文章鏈接:中國化工儀器網 http://www.zjmenchuan.com/news/detail/4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