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激活社會資本釋放市場活力 第三方治理助推環保產業發展
閱讀:588 發布時間:2015-10-28當前,水環境、大氣污染問題嚴峻,推行第三方治理已成必然選擇,我國在推進第三方治污方面已經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各地區、有關部門在第三方治理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初步成效,為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好支撐。
激活社會資本釋放市場活力 第三方治理助推環保產業發展
有污染就有產業,現貨環保產業發展的二十余年歷程和環境污染是同步的。1994年,淮河污染導致下游地區飲水困難,打響了“三河三湖"(指流經我國人口稠密聚集地的淮河、海河、遼河和太湖、巢湖、滇池)的治理。這也是環保產業的*個節點,賣設備、搞工程的環保公司都在此時紛紛成立。
第二個節點則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雖然環保作為基本國策已提出了多年,那時候國內還少有污水處理廠。亞洲金融危機后,我國發行的國債中有五六百億元用于環保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建成,在這個階段,政府才開始拿出真金白銀來治理污染。
以上所述的就是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簡稱第三方治理),那個時候,它已開始萌芽。此后直到2002年,公共設施市場化改革推動了環保設施運營的市場化,隨著BOT模式(建設-經營-轉讓)的引入,全國出現了污水處理廠建設高潮。為了治理環境污染,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第三方治理,各地區、有關部門進行了積極探索。
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第三方治理是以污染治理“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向,是提升我國環境治理水平和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結合點,是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環境治理的有效措施。與傳統的“誰污染誰治理"相比,第三方治理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發展環保市場,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201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這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第三方污染治理企業發展高度重視,為統籌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發展第三方治污企業,能夠延伸并加固產業鏈,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有效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切實降低各類資源型、化工類產業的生產運營成本包括社會損害成本,更加有利于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更能體現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題中應有之義。
當前,我國在推進第三方治污方面已經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各地區、有關部門在第三方治理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初步成效,我們應以此為契機,逐步探索,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形成良好的激勵氛圍,真正發揮第三方治污企業的作用,為更多的專業化治污企業的成立奠定良好基礎,為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好支撐。
環境污染治理采用第三方運營服務是今后的發展趨勢,但在大規模推廣前需有關部門做好頂層設計,才能zui終實現環境保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局面。一方面,積極推行第三方治理通過建立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實現治污集約化、產權多元化、運營市場化;另一方面,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推行力度,形成政策導向,集中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從體制、機制上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另外,有效地激活社會資本、釋放市場活力,有效推進環境產業整體轉型升級,還需要zui大限度地取消和下放審批權限,進一步細化鼓勵民間投資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