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廣東啟動新一輪戶籍改革 在莞就業參保滿5年可入戶
閱讀:710 發布時間:2015-7-7到2020年解決1300萬人落戶城鎮
近日,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7日上午,廣東省*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新一輪戶籍改革的具體實施細則。
廣東省*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彭會介紹,廣東省戶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有效支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保障公民權利,以人為本、科學、規范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努力實現1300萬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廣東城鎮落戶。
放開部分地級市落戶限制
彭會介紹,本次戶籍改革,將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部分地級市落戶限制,逐步調整珠三角部分城市入戶政策,嚴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規模。
《意見》對人口壓力較大的珠三角地區,調整入戶條件,而廣州、深圳作為超大城市,仍要嚴格控制人口規模。
此外,除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市外,在縣級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和其他建制鎮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下同)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在河源、韶關、梅州、汕尾、陽江、肇慶、清遠、潮州、云浮等中小城市的城區合法穩定就業滿3年并有合法穩定住所,同時按照有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滿3年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在珠海、佛山、東莞、中山市合法穩定就業滿5年并有合法穩定住所,參加社會保險滿5年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著重解決環衛工人落戶
彭會介紹,廣東戶籍制度改革充分結合廣東常住人口數量龐大,且分布不均,城市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突出廣東特色。
一是在政策調整上進一步明確省內城市的人口準入條件。根據省內各城市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遷移的壓力,進一步細化明確了21個地級以上市的基本落戶條件。
二是在管理創新上提出了統一省內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健全居住證積分管理制度。建設完善覆蓋全省實際居住人口、以公民身份號碼為*標識、以人口基礎信息為基準的全省人口基礎信息庫,同時進一步加強人口信息管理和應用,為社會管理提供更加快速、準確的信息支持。
三是在民生與人才引進上加快解決省內流動人口存量問題。全省現有流動人口3495萬人,其中來自省外2433萬人,居住5年以上的552萬,解決流動人口存量問題是廣東戶籍制度改革的重點。具體政策措施包括:放寬直系親屬投靠;放寬大專以上(含大專)學歷畢業生及技能人才、特殊專業人才入戶;放寬集體戶口設置條件,允許親友搭戶,著重解決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可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市場競爭環境以及長期從事特殊艱苦行業一線的人員(如環衛工人)落戶等。
四是在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更多的改革措施。如推動城鄉教育事業均衡協調發展,建立完善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統一城鄉居民衛生計生服務制度,加快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等。
廣東戶籍制度有重大改革:放寬直系親屬投靠
2020年將實現1300萬人口落戶城鎮
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到2020年,廣東將努力實現1300萬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這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又一重要舉措,也是廣東省具體實施戶籍制度改革的指導性文件。
戶籍制度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牽一發動全身的基礎性改革,事關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社會公平正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進程。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也是加快我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珠三角地區和粵東西北協調發展以及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多項改革的重要內容。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必將對我省的社會經濟協調均衡發展起到深遠影響。
放寬直系親屬投靠 允許親友搭戶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迅猛發展,帶動了人口的大遷移、大流動。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廣東有流動人口3495萬人,其中來自省外2433萬人,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6市的流動人口占了全省流動人口的92%。在廣東3495萬流動人口中,居住5年以上的552萬,因此,解決流動人口存量問題是我省戶籍制度改革的重點。具體政策措施包括:放寬直系親屬投靠;放寬大專以上(含大專)學歷畢業生及技能人才、特殊專業人才入戶;放寬集體戶口設置條件,允許親友搭戶,著重解決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可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市場競爭環境以及長期從事特殊艱苦行業一線的人員(如環衛工人)落戶等。
進一步明確21地市基本落戶條件
此次推進的戶籍制度改革,充分結合廣東常住人口數量龐大且分布不均、城市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突出了政策調整、管理創新、民生與人才引進以及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四個方面的廣東特色。根據省內各城市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遷移的壓力,進一步細化明確了21個地級以上市的基本落戶條件。
放開部分地級市落戶限制
1、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除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市外,在縣級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和其他建制鎮有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下同)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2、有序放開部分地級市落戶限制。在河源、韶關、梅州、汕尾、陽江、肇慶、清遠、潮州、云浮等中小城市的城區合法穩定就業滿3年并有合法穩定住所,同時按照有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滿3年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其中綜合承載壓力較小的城市,可以適當放開就業和參加社會保險的年限限制。城區人口數量達到大城市以上規模的汕頭、惠州、江門、湛江、茂名、揭陽市,參照執行上述城市落戶政策。
珠海將適度控制落戶節奏
1、逐步調整珠三角部分城市入戶政策。在珠海、佛山、東莞、中山市合法穩定就業滿5年并有合法穩定住所,參加社會保險滿5年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其中珠海市可根據經濟特區人口發展的特點,適度控制落戶節奏,對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的范圍、條件等作出較嚴格的規定。要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暢通入戶渠道、擴大積分入戶規模,保障符合條件人員的正當合法權益。
2、嚴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規模。廣州、深圳市要根據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快調整人口結構,重點吸納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各類型專業人才落戶。要按照總量控制、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則,對達到規定標準條件的人員,允許在當地申請常住戶口。
明確超生罰款不跟入戶掛鉤
超生人員是否可以入戶?省廳治安局戶政處處長黃成龍解釋:“我們一直以來都是堅持生下來的小孩必須入戶。為什么實現不了?因為大家不配合,超生的人生下來以后就不愿交社會撫養費,或不配合計劃生育。"他透露,這次改革,省*廳跟也計生委聯合發文,進一步強調,一定不要將計劃生育證明作為強制入戶的前置條件。黃成龍介紹,一直以來,各部門都是如此操作,只是百姓配合度不夠。他建議,老百姓也要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入了戶后不繳納社會撫養費,等于計劃生育的國策根本就沒辦法執行。
zui后,廣東省*廳表示,將督促各地特別是人口壓力較大的珠三角地區及時調整人口遷移準入條件,制定出臺本地區的戶籍制度改革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