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P-830頻譜分析儀的系統特性與操作原理
GSP-830頻譜分析儀的系統特性與操作原理
簡介
隨著通訊應用科技的進展神速,從二次大戰后之傳統軍事專屬的通訊科技一直到今天普遍影響我們生活的行動通科技,其背后的科學原理與理論基礎之驗證與實現,無不需要依賴對無線射頻訊號的量測,才能完成各式各樣之通訊系統的設計任務,本應用技術文摘的目的在于供作頻譜分析儀的系統特性與操作原理上之技術入門書,希望對于產業界、教育學術機構、基礎科研單位與維修服務中心等,在各式各樣的主流應用領域上提出應用術重要的量測特性與操作原理,俾利于各種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人員在追求科技新知、推進科技研發與促進產業發展方面能夠更上一層樓。而本文將從幫助初學者了解頻譜分析儀的出發點,學習者進入知識的殿堂,藉由闡述頻譜分析的重要性與頻譜分析儀的基本架構,讓有志于培養此一應用技術之興趣與技能者有zui多的體會與啟發,zui后則由頻譜分析儀在量測上的主要參數分析、常用配件的搭配說明、操作性能的解說來刻劃出其在各種量測應用上的特色與優點。
一、頻譜分析的原理
在了解頻譜分析儀的工作原理之前有必要先對頻譜的概念作一番體會,才有助于實際上的量測操作,因此必須了解何謂頻譜(Spectrum)和為何要進行頻譜分析(Spectrumanalysis)。頻譜的概念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各種具有不同頻率的訊號往往是以機率分配的方式存在著,在一般的時域分析(Time-domainanalysis)中,可以很容易從時間軸上觀察到任何訊號波形變化的事件,只要用示波器的量測就能看出任何具有時間函數之電子訊號事件的瞬間物理量。關于頻譜分析儀的發展起源,是在早期的通信系統上頻率量測中,為了實現以頻率為基準點,在頻域上檢測信號而研發出來的儀器,并且被廣泛地使用在測量通信系統的各種重要參數,如平均噪聲位準(Average noise level)、動態范圍(Dynamicrange)、頻率范圍(Frequencyrange)等等。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在時域的量測,如測量傳輸輸出功率等項目。基本上依功能面來看,一般的計頻器只能量測訊號的頻率,功率計只能量測訊號的功率,而可以將頻譜分析儀視為兼具計頻器與功率計兩種功能的量測儀器。
如果要*地分析且厘清一個信號的特性,除了使用示波器從時域 (Timedomain)去觀察信號外,還需要從頻率的角度(簡稱頻域:Frequencydomain)去分析信號。通常用示波器來觀察信號并不能看出一窺信號的全貌,只能看到組成之后的波形;例如方波事實上是經過許多信號的累積而形成的一種信號。偉大的法國數學家傅立葉(Jean-Baptiste-JosephFourier)則告訴我們,任何時域上的電子訊號現象必然是由多組具有適當之頻率、振幅與相位的弦波訊號(Sinewave)所組成。因此,理論上任何具有有適當濾波功能的電子系統必可將訊號波形分解為多個分別不同的弦波或頻率組成,以利于個別分析。其中,這些個別不同的弦波則由其所具有的振幅與相位來決定其訊號特性。換言之,藉由這種組成分析即可將弦波訊號由時域轉換至頻域。對無線射頻與微波訊號而言,在不加入分析的要素時,保留相位信息往往只會使轉換過程變得更為復雜,因此我們必須設法隔離相位信息。當我們在分析周期性訊號時,透過傅立葉在理論上的詮釋讓我們可以體會到,在頻域中個別組成的弦波之間的距離單位為頻率f或1/T,而T即為弦波訊號的周期。
為了適當地由時域轉換至頻域而必須對訊號進行連續性的計算,一般我們所進行的訊號觀察活動只是以在一小段時間范圍內的特性來概括其全貌。運用傅立葉變換就能夠從頻域的訊號觀點轉換到時域的空間進行思考,而要利用這樣的架構則須計算出沿著頻率軸所有范圍的頻譜成分及其個別成分之相位。例如,將一個時域中的方波轉換到頻域后再反轉換回時域時往往會因為相位參數未加以保留而會產生鋸齒波的失真現象。
在此段落所闡述之頻譜的真諦為時域中任意訊號必為一群弦波訊號的線性組合訊號或合成訊號,如圖二所示,在頻譜的頻域象限中所呈現的所有弦波訊號特性圖可用振幅與頻率來加以表達,而所有非純弦波波形的訊號則是包含了二次諧波(SecondHarmonic)之類的組成訊號。值得關注的議題是有了頻譜分析是否就可以*取代時域分析?似乎不盡然,時域分析在大多數訊號量測重要性仍占有一席之地,因為時域分析的方法提供了針對訊號的脈波上升與下降時間、訊號過沖與振蕩現象等,亦即頻譜組成分析與時域分析是相輔相成的訊號分析方法。
在射頻電路中可能會有放大器(Amplifier)、振蕩器(Oscillator)、混頻器(Mixer)、濾波器(Filter)等電路組件,單純只用示波器來觀察的話,根本無法察覺該組件在電路中的變化,這時候就必須使用頻譜分析儀,分析其頻率響應來說明電路的特性。圖二說明了時域與頻域上的差別。
為何要量測頻譜?
由于在頻域中也有其所對應的訊號強度可供量測,故頻域分析法是找出待測訊號各個諧波成分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對通訊工程人員所zui關注的諧波失真分析有其重要性,例如在無線系統中的載波訊號上,必須經常加以檢查是否有來自于其他系統之間的諧波干擾所造成的訊號失真程度而影響到通話質量?除此之外,通訊工程人員也關心載波訊號上的調變訊號失真程度,例如交互調變現象即是一種特別復雜的問題,因為其所產生的失真成分往往落在所攸關的頻帶中且難以加以濾除。
頻譜的占據率也是一種在頻域分析上的重要量測,為了防范鄰近頻率的訊號干擾而針對調變訊號所進行的展頻動作往往是基于有效規范各種發射頻譜之帶寬的考慮。電磁干擾本身即是一種頻譜的占據現象,由于今天在各式各樣的資通電子產品的普遍使用下,已造成了各種不需要電磁訊號*的電磁污染源,無論是輻射式或傳導式電磁干擾,無一不會造成其他電子系統在操作運轉上的損害,因此當前所有電子或電器產品的制造廠商,皆必須依據電子電器商品的相關法令規范來進行必要的電磁輻射測試,才能順利推展產品上市的計劃。
二、頻譜分析儀的種類
頻譜分析儀一般而言分成兩種類型,Real Time頻譜分析儀(SA)與Sweep Tuned頻譜分析儀兩種類型。
Real Time頻譜分析儀(SA)
這類型的 SA稱為實時性頻譜分析儀,顧名思義是能立即把信號濾出來,所以它使用了許多平行架構的濾波器來分布在所有的帶寬范圍中,而信號一經輸入之后沒有Delay就能馬上表示出來,如圖三所示,為實時性頻譜分析儀的架構。
實時性頻譜分析儀的好處即是可以立即的將信號濾出來,而且Filter的帶寬可以依照不同的 span來作調整與改變,不過這類型的頻譜儀,zui大的問題在于因為它使用大量的濾波器來作實時處理,所以價格非常昂貴,且帶寬都不會很高,一般而言約10MHz-30MHz 左右。
RF調諧方式
圖四所示的為 RF 調諧方式架構而成的頻譜分析儀方塊圖,它是使用一個帶通可調的濾波器(TunableFilter),由一掃描儀來調變期帶通寬度,進而使得相關的頻率信號通過并加至垂直偏向版(即 CRT 中的橫軸),而CRT中的水平軸受掃描儀頻率同步的控制,使不同的頻率信號在水平軸上分別對應地呈現。
使用此種方式構成的頻譜分析儀較為簡單,能包含較廣的頻率范圍且價格便宜,但是靈敏度與頻率特性等
效能較差,且濾波器的帶寬固定,即頻率的分辨率無法改變。由于此種調諧型的頻譜分析儀較為經濟以及所能測量的頻率范圍較廣,故早期的微波頻帶的頻譜分析常常使用這一方式;但是較可惜的,因為此種方式是以掃瞄器來調變濾波器的帶通,故掃描儀的掃描速度不能太快,通常在數個MHz/s 左右,當掃描超出這個比值,濾波器對于信號的響應尚未達到100%時,濾波器的帶通范圍已經改變,所以所測出的值往往會較小于原來的信號而不準確。
超外差式頻譜分析儀 由于調諧式的頻譜分析儀的靈敏度與準確性不高,所以目前使用zui廣的頻譜分析儀是超外差式的頻譜分析儀,如圖五。此種方式乃將輸入濾波器的帶通固定,使用一個頻率可變的本地振蕩器(LocalOscillator),使之產生隨著時間而作線性變化的振蕩頻率。將此可變的振蕩頻率與輸入信號在混波器(Mixer)混合后,產生一中頻。此中頻成為接收機的輸出,加至屏幕的垂直偏向版(橫軸),且巨齒波電壓亦同時加至水平偏向板(縱軸),結果在屏幕上顯示出的信號為頻率與振幅的對應關系。現在就根據圖五中每一個單元作簡單的介紹:
衰減器(InputAttenuator) 因為混波器的RF輸入zui大線性范圍有限,這對一般的量測是不夠用的,因此必須將過大的信號預先衰減到混波器的RF輸入線性范圍。經過混波器之后,在利用放大器將之還原。但這種架構會造成頻譜分析儀上的顯示噪聲位準,隨著衰減器的值而起伏。
混波器(Mixer)RF信號與本地振蕩器(LO)信號經過混波器之后,會產生許多兩者之間頻率倍數相加減的信號。而當輸入信號與本地振蕩器經過混頻之后,會產生三種中頻的可能(或者更多),可用以下公式來求出所要的正確中頻信號:
從(1)式來看, f IF 所產生的中頻頻率遠高過頻譜分析儀內中頻濾波器的協振頻率,故不能為此儀器所接受。而(3)式所產生之中頻,其輸入信號之頻率 f RF 必須比 f LO 高,所以此種f RF信號比振蕩頻率f LO高的射頻就會被排除在外。故zui后只有第(2)式中所產生之中頻才為政確之中頻信號。
解析帶寬(Resolution Bandwidth, RBW)濾波器 RBW濾波器也稱中頻濾波器,他的作用是將RF頻率與本地振蕩頻率相檢的信號,也就是所謂的IF信號,由混波器產生的眾多頻率中過濾出來。使用者可藉由頻譜分析一面板上的RB控制鈕選擇不同的3dB帶寬的RBW濾波器。由圖六中可看出,RBW設的愈窄,所觀察到的頻率分布就越細微,也降低了噪聲位準。
電壓控制振蕩器(VCO)頻譜分析儀上VCO的頻率,必須由高于zui高輸入頻率延伸到至少zui高輸入頻率兩倍的頻率以上。對工作在1GHz以上的頻譜分析儀而言,這就代表著振蕩器至少要由1GHz到3GHz。在實際的設計中,大多數為2GHz到3.5GHz左右。這種頻率范圍通常需要具有調諧電路的振蕩器,而非低頻振蕩器中典型的線圈與電容。
檢波器(Detector) 我們若直接將中頻信號輸出到屏幕上,會造成一團雜波。所以必須透過檢波器,將中頻的AC信號振幅轉換為直流偏壓,再輸出到屏幕行程相對的傳值偏向,已呈現各個頻率的大小。現行的頻譜分析儀,大多以數字取樣的方式,將波型呈現在屏幕上。
視訊帶寬(VideoBandwidth,VBW)中頻振幅的直流偏壓送到屏幕之前,還要經過視訊濾波器。它是一個低通濾波器,可將屏幕的垂直偏壓變化變的比較平緩。
一般來說,超外差式的頻譜分析儀混頻之后因為中頻放大的緣故,可以得到較大的靈敏度,且改變中頻濾波器的頻帶寬度,能夠很容易的改變頻率的分辨率。但由于超外差式的頻譜分析儀是在頻袋內掃描的緣故,因此無法得到實時性(Real Time)的分析(瞬間分析全部頻譜),除非要使掃描時間趨近于零。況且,若使用比中頻濾波器的時間常數小的掃描時間來掃描的話,則無法得到信號的正確振幅(即功率),因此想要提高頻譜分析儀的頻率分辨率,且要得到的響應,掃描的速度要調整的很適當。由上面的理由可以得之,在超外差的頻譜分析儀中,較無法分析瞬時信號(Transient Signal)或單一脈沖信號(Impulse),而主要應用在測試周期性訊號或者其他離散訊號。
三、頻譜分析儀的操作特性
頻率分辨率與頻帶寬度(Frequency Resolution and Bandwidth)
頻率分辨率乃是頻譜分析儀對于一些頻率相隔很近之信號區分的能力)。有兩個因素來決定此分辨率:中頻放大器的頻帶寬度或選擇性(Selectivity);另一個為頻譜分析儀本身的頻率穩定度(Stability),此穩定度決定于頻率漂移(Drift)、殘余的FM信號(Residual FM),以及本地振蕩器上面的噪聲大小。
掃描之靈敏度衰減(SweepDesensitization)
掃描靈敏度的衰檢乃是因為頻譜分析儀的掃描速度太快所致。他將會造成對振幅、選擇性與分辨率上面的損失但是他仍可以加以改善。當掃描信號被維持在中頻濾波器的頻帶寬度而有足夠長的時間允許信號的幅度在濾波器中建立一個適當值,則有一簡單的規則就可以避免掃描靈敏度的衰減,即掃描的速度(Hz/s)不可超過中頻濾波器3dB帶寬的平方。
靈敏度(Sensitivity) 衡量zui微弱信號檢出的能力稱為靈敏度。而zui大靈敏度是由頻譜分析儀內所發生的噪聲來決定。通常內部的噪聲分成兩種,熱噪聲與其他噪聲。熱噪聲的電功率為:
由此可知噪聲大小直接與頻帶寬度成比例,因此,頻譜分析儀的分析能力,當頻帶寬度下降1/10時,噪聲水平(NoiseFloor)會減少10dB,靈敏度也就改善10dB。
四、頻譜分析儀主要的設定參數
頻譜分析儀通常提供下列幾個基本設定的參數,如圖七所示。
(A) 頻率顯示的范圍:顯示頻率的范圍可以經由設定開始頻率和截止頻率(也就是頻率的zui大值與zui小值),或者也可以設定想要的中心頻率再設定所要展開的帶寬。
(B) 位準顯示范圍:設定此范圍有助于zui大位準的顯示與間距,以圖 1-6為例,參考位準設為-20dBm而總范圍為80dBm(一格10dB)。
(C) 頻率的分辨率:當頻譜分析儀以外差式原理來操作的話,頻率的分辨率是由 IFFilter的帶寬來設定的,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RBW。
(D) 掃描時間(SweepTime):這主要針對以外差式的頻譜分析儀來設定。這是指紀錄我們所要全部頻率范圍所需的時間,稱為Sweep Time。如果我們希望得到較小的解析帶寬,則所花的SweepTime就會變長。
五、常用的頻譜分析儀配件介紹
一臺頻譜分析儀,如果沒有適當的配件或者連接線材等外圍產品來輔助,其實是無法發揮其功用的,就像是一臺計算機只有主機而無其他如屏幕、鍵盤、鼠標等外圍一樣的意思。在這邊介紹幾種常用的頻譜分析儀配件,提供給學員認識,也讓學員認知該怎樣去選擇需要的配備來將儀器發揮到zui大效用。
接頭介紹 在一臺頻譜分析儀上,在RF輸出端通常會有兩種不同的接頭,BNC頭跟N-Type頭兩種,如圖八所示;對于一個測試系統來說,BNC接頭的頻譜分析儀通常能測試的范圍比較小,且透過BNC所測試出來高頻的部分較容易產生誤差,所以在現今的高頻測試儀器,幾乎都是使用 N-Type的接頭為主。
而在測試系統中,就有各類型的接頭來做測試。常見的接頭除了NType、BNC接頭外,另外還有zui常見的SMA接頭、F接頭等常見的接頭,如圖九所示。SMA接頭常用在高頻測試或者電路板連接的部分,在本教材的模板上,其測試接頭也都是以 SMA接頭為主;F接頭較常使用在有線電視系統中,或者在 AV 信號中也時常看見它的影子。其他還有像是 TNC 接頭、M 接頭、UHF接頭等這類型的接頭,較常在無線電系統中被使用;這些類型的接頭雖然在 RF 通訊系統中并不會時常用到,但是在測量某些特殊規格或者測試過程中還是有可能會使用到。
線材介紹 當儀器有適合的接頭可以做連接后,接下來要選定的就是適合的線材了,通常線材的分類是以訊號衰減量、阻抗值、導體材料等單位來作區分;常見的RF線材 有幾個型號,RG223、RG316等這類型的線材較常使用在高頻通訊上;RG58、RG59等這類型線材較常用在低頻測試上。在本課程的實驗中,在RF部分的量測常見的是以RG316線材來作測試線材。如圖十所示為常用的測試線材。
六、頻譜分析儀的應用
頻譜分析儀的應用非常的廣,依照不同的待測物、不同的信號即可變化出各式各樣的測試方式,在此提出幾個較常見的測試方式。
傅立葉分析驗證
傅立葉變換(FourierTransform)是一種目*分重要而且廣泛應用于各行業的數字訊號分析技術,當儀器測量所得的訊號為時間-振幅的數據時,可以使用傅立葉變換將此一訊號轉換為頻率-振幅,從而進行此一訊號的頻率特性的分析。
傅立葉積分的定義為:
對于滿足狄里赫利條件的周期信號,可展開成對應的數學式為:
式中: a 0 、a n 、 b n為傅立葉系數; T 0 為周期,也就是信號基頻成分的周期;ω 0 = 2 π / T0為信號的基頻, nω0 為n次諧波。
而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的頻譜如圖十一所示,使用信號源輸入到頻譜分析儀中即可驗證各波型的頻譜變化:
諧波量測
任何的信號都會有所謂的諧波效應,比較不同的是電路的設計將諧波效應抑制下來,例如使用一臺信號源送入100MHz訊號,在其N倍頻下通常能看到其諧波的信號,如圖十二所示。
通訊監測與頻段測試
在頻譜分析儀上裝設天線可以接收到天線響應范圍內的信號,例如電臺信號、無線電信號、手機信號等。如圖十三所示,在接收范圍內有125MHz、700MHz、1GHz等信號出現,在頻譜儀上就可很清楚的接收到。
相位噪聲測試
一個理想的信號,再頻譜分析儀上可以用一條垂直線來代表,換句話說,只有在此頻率上才有信號的功率值,在信號的左右*沒有功率。但在真實的世界中,因為物理特性的關系,是不可能有如此的信號存在,如圖十四所示。一個信號除了本身的頻率之外,還會有殘留的功率在其附近,這就被稱為相位噪聲。
通道功率
信道功率是以設定信道寬度的大小的帶寬來測定,來計算其中的總功率值;例如的信號帶寬設定在 1MHz﹝即中心頻率左右各 500kHz﹞,那通道功率就以這個范圍來測量整個帶寬中的總功率;換言之,如果帶寬設定在100kHz,那通道功率就會以 100kHz內的總功率來作計算。圖十五為通道功率的示意圖。
調變信號測試
在目前的數字信號中,幾乎都是屬于調變過后的信號,因為調變信號可以加強信號的安全性,常見的調變訊號有 AM、FM、FSK以及其他常被提及的調變方式。且不同的調變信號可以讓設計者或者系統中來判別,該接收到的信號是否為所想要的信號,圖十六即是使用頻譜分析儀來作信號檢測的圖例。
Gain/Loss的量測
當頻譜分析儀結合訊號追蹤器(TrackingGenerator,TG)就成了一個激發響應(StimulusResponse)量測系統。使用 TG來發射信號可當作一信號發生器,把 RF接收端當成接收器;由于 TG與RF的信號同步,故可以很容易的可以找出產品的頻率響應點(Insertion Loss),且如果搭配 Directional Coupler 的配件,可量測返回損失(ReturnLoss)。不論在測試頻率響應點或者返回損失,測試時都必須先做標準化,通常標準化有兩種方式,短路與開路,如圖十七所示。標準化的意義在于將儀器、制具、接頭、線材等的損失先行扣除而直接量測得出待測物本身發出信號的結果。
一般來說,直接使用 TG來傳送信號、用RF來接收信號的測試方式﹝即中間無耦和器等線路﹞,其標準化會先將待測物拿掉,先行將兩端短路,然后利用頻譜分析儀內的標準化功能﹝一般需要有加裝TG 才會開啟這個功能﹞校正后,再將待測物放上即可測試;而另一種使用Coupler 的方式,一般會使用網橋來當作中間Coupler,這樣的測試方式,就會先將網橋的 Source端接上 TG、Reflected 接到 RF 端,然后將 DUT 端先行開路,等標準化之后再將待測物接上 DUT 端即可測試完成。
六、頻譜分析儀的面板認識
前面介紹了頻譜分析儀的概念、基礎原理與應用面,這個部份介紹頻譜分析儀的面板,讓大家認識頻譜分析儀在面板上分成哪些區塊,使用者對于區塊內的功能該怎樣去使用。接下來我們以GW Instek GSP-830 (圖十八)來解說頻譜分析儀的各個部分:
分辨帶寬的作用視頻帶寬的作用掃描時間限定
分辨帶寬的作用 RBW
分辨帶寬是由中頻濾波器帶寬決定的。頻譜分析儀線跡的形狀取決于中頻濾波器。如果在頻譜分析儀中,使用了一個以上的中頻濾波器,那么,帶寬zui窄的將決定儀器的分辨帶寬。分辨帶寬的選擇取決于幾個因素,濾波器穩定需要時間,即當一個信號從濾波器的輸入端到達輸出端時,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濾波器的輸出達到穩定的值也需要時間。濾波器帶寬越窄,穩定時間越長。分辨帶寬的選擇還取決于被測量的信號。如果要分開兩個同時輸入的信號,需要窄的帶寬。如果用較寬的帶寬,那么兩個信號的能量就會顯示在同一幅圖形當中,在所觀察的頻帶中就不能分辨出這兩個信號。但是,一個寬帶的測量將包括基本的頻率、諧波、雜散響應和噪聲,而窄帶測量將濾除所有其它頻率分量,只保留基本頻率的測量結果。兩種測量各有優點,具體由用戶的需要來決定。在測量當中,總有一些噪聲存在,噪聲在頻域的所有頻段都存在。如果在測量中包括了噪聲,由于噪聲電平將使測量值不正確(太大),頻帶越寬,包括的噪聲越多。頻帶窄,則進入分辨帶寬濾波器的噪聲就很小,在頻譜儀上,噪聲基底將會下落。這是因為頻譜儀的中頻濾波器是窄帶,可以減少噪聲。當測量噪聲電平下落,小信號就能顯示出來。作為一個常用的規則,頻譜儀測量的zui大RBW 被設為 30KHz。
視頻帶寬的作用 VBW
頻譜儀通常在檢波后使用另一種被稱為 VIDEOFILTERING的濾波器。這種濾波器也影響顯示的噪聲,但與分辨帶寬的方式不同。在視頻濾波器中,噪聲的平均電平保持不變但噪聲的變化被減少。因此視頻濾波器的作用是“平滑”信號的噪聲。頻譜儀顯示的結果是噪聲基底壓縮為一條單薄的線跡,而線跡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改變VBW 不能改善靈敏度,但在測量小功率信號時,VBW改善了識別能立和再現性。作為一個常用的規則,頻譜儀測量所選的VBW與RBW的比例因子為 10到100,這樣,對分辨帶寬設為 30KHz 時,VBW 的典型選擇是3KHz 或 300Hz。
掃描時間限定
對某些頻譜儀來說,用戶可以控制掃描時間。當要保持頻譜儀測試精度時,掃描速度不能任意設定,要取決于分辨帶寬、視頻帶寬以及所選的頻率范圍。掃描速度取決于頻率范圍,掃描間隔則取決于掃描時間。掃描速度的限制來自系統的穩定或分辨帶寬和視頻帶寬濾波器的響應時間。如果一臺頻譜分析儀掃速非常快,濾波器沒有時間響應,測量結果就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頻譜分析儀的顯示看起來模糊,譜線比正常時要寬,當改變RBW和VBW時,掃頻速度也隨著改變。RBW 和VBW的值越大,掃描速度越快,RBW和VBW的值越小,掃描速度越慢。
:
:szdj17
:
:abiao_zou
SKYPE:abiaozou
固緯頻譜分析儀GSP830的*
GSP830*35000元/臺,數量有限,購買頻譜儀贈送測試附件:轉接頭、SMA電纜、天線等。
GSP-830適合3GHz范圍的無線射頻產品的開發測試,性價比很高,從費用上采購預算約是其他品牌同規格頻譜儀的一半不到。如果您有興趣不妨我,我能夠詳細從您的測試技術需要入手介紹此產品是否滿足你的測試要求。讓您不走彎路,節省經費。
GSP830性能
• 低噪聲: -117dBm @1GHz, 3kRBW。
• 快速掃描: 50ms ~ 25.6s。
• 體積小: 330(寬) x 170(高) x 340(深) mm。
• 重量輕巧: 5.8kg (不含附件)。
GSP830特點
• 自動設定。
• 10 個標記(Δ游標和峰值功能) 。
• 3 條波型軌跡。
• 功率量測:ACPR,OCBW,CH Power,N-dB,相位抖動..
• 波形限制線和 Pass/Fail 的功能可快速的核定測試的條件。
• 分割窗口的功能且可分別設定。
• 順序編程(使用者可自行定義) 。
• 6.4″ TFT彩色 LCD,640 x 480 分辨率。
• 音頻輸出端口(選購的解調器可提供) 。
• AC/DC/電池多模式電源操作。
GSP830界面
• 可使用 USBhost 端連接到儲存設備。
• 可使用 USBSlave/RS-232/GPIB(選購配備)與計算機連接以及遠程控制。
• 直接顯示影像的 VGA 輸出。
• 參考信號同步輸入/輸出。
• 外部觸發信號輸入。
GSP830選購配備
• 跟蹤發生器。
• 前置放大器(11.5dB,6GHz)
• 電池組
• ±1ppm 穩定參考源模塊。
• EMI濾波器含 9kHz/120kHz RBW 和6-dB帶寬。
• 300Hz/10kHz/100kHzRBW
• 解調器
• GPIB界面
:
:szdj17
:
:abiao_zou
SKYPE:abiaozou
頻率 | |
頻率范圍 | 9kHz~3GHz |
退化率 | ±10ppm,0~50°C,5ppm/年 |
帶寬范圍 | 2kHz~3GHz 在 1-2-5 順序步進, 全展頻, 零展頻 |
相位噪聲 | -80dBc/Hz@1GHz20kHzoffset典型值 |
掃頻時間范圍 | 50ms~25.6s |
分辨率帶寬 | |
分辨率帶寬范圍 | 3kHz,30kHz, 300kHz, 4MHz |
解析帶寬度 | 15% |
視頻頻寬范圍 | 10Hz~1MHz1-3 步進 |
幅度 | |
測量范圍 | -103dBm~+20dBm: 1MHz~15MHz,Ref.Level @ -30dBm |
過載保護 | Max.+30dBm, ±25VDC |
參考準位范圍 | -110dBm~+20dBm |
度 | ±1dB@100MHz |
頻率平坦度 | ±1dB |
幅度線性度 | ±1dBover70dB |
動態范圍 | |
平均噪聲準位 | <-135±1dBm/Hz:1MHz~15MHz,Ref.Level@ -30dBm |
三階交互調變量 | <-70dBcRFInput@-40dBm,Ref.Level@-30dBm |
諧波失真度 | <-60dBcRFInput<-40dBm,Ref.Level @-30dBm |
非諧波假性噪聲準位 | <-93dBm,1MHz~15MHz,Ref.Level@-30dBm |
一般規格 | |
顯示器 | 640x480 高分辨率 TFT 彩色 LCD |
分割窗口 | 動態窗口: 上, 下 或交替 (兩組同步掃瞄窗口) |
游標 | 10組峰值游標: 5 組△游標 |
軌跡顯示 | 3組軌跡功能:峰值, zui大值保持, 凍結, 平均, 軌跡數學運算 |
功率測量 | ACPR,OCBW, 頻道功率, N dB 帶寬和相位抖動 |
自動設定功能 | 自動偵測并顯示 |
觸發 | 條件: 視頻, 外部 (正向,+5V TTL 外部信號) |
順序編程測量 | 不須通過遠程控制軟件而由用戶定義的程序宏之自動執行測試, 10 組順序程序宏且每組可設定10組程序宏,可變延遲和等待通過功能使自動測量更容易, 可進行序向連接和嵌套不同的順序設置. |
連接器 | |
射頻輸入端 | N型母頭, 50Ω 標準 |
外部參考 | BNC母頭 |
頻率輸入端 | 1M,1.544M,2.048M, 5M,10M,10.24M,13M, 15.36M, 15.4M, 19.2MHz |
參考頻率輸入端 | BNC母頭,10MHz |
直流輸入端 | 插孔:5.5mm, 12V |
直流輸出端 (for GAP-801) | 類型:SMB 公頭, zui大輸出 +9V/100mA. |
連接接口 | |
RS-232C | Sub-D9 針母頭 |
USB | USBHost/Device 全速 |
VGA輸出端 | 前面板: 可插FLASH卡的A型插座 |
選配:GPIB 界面 | IEEE488.2 總線 |
電源 |
|
| AC100~240V, 50/60Hz |
附件 | |
| 操作手冊 x 1 |
尺寸和重量 | |
| 330(W)x170(H) x 340(D)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