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獲批。近日,接工業和信息化部通知,由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組織起草的《儀器儀表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獲工信部批準,并委托本協會予以發布。
規劃顯示,到2015年,行業總產值達到或接近萬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5%左右;出口*過300億美元,其中本國企業的出口額占50%以上,到“十二五”末或“十三五”初貿易逆差開始下降;積極培育長三角、重慶以及環渤海三個產業集聚地,形成3-5個*百億的企業,銷售額*過10億元的企業過百。
在行業關鍵技術方面,未來五年將重點解決新型傳感器技術、工業無線通信網絡技術、功能安全技術及安全儀表、精密加工技術和特殊工藝技術、分析儀器功能部件及應用技術、智能化技術、系統集成和應用技術。
據了解,近5年是我國儀器儀表行業自建國以來發展較為快的5年。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儀器儀表行業規模較為大的國家之一,也是發展中國家儀器儀表行業規模較為大、產品品種較為齊全的國家。但《規劃》同時指出,我國儀器儀表行業還存在國產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與國外產品有明顯差距、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集中度低、企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目前,物聯網、智能電網等新技術快速發展,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的需求也受到高度關注,國家對能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經濟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變化,這些都為儀器儀表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新的發展機會。同時,由于國家經濟發展宏觀政策的調整和市場需求結構發生變化,企業必須盡快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國內企業在功能安全技術、安全儀表系統、無線傳感器網絡、無線儀表、物聯網等新技術和新產品領域也才剛剛起步,技術水平與國外差距明顯,行業面臨著新的挑戰。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戰略為“強化創新、狠抓基礎,市場導向、拓寬領域,體制創新、優化結構,持續推進、振興產業”。未來5年,全行業將以中產品市場為目標,大力加強設計、制造和質量檢驗能力,使國產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瞄準國家重大工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把行業的服務領域從面向傳統領域拓展為面向多個新興領域;大力推進企業結構調整,著力打造若干“過百億”和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加強對已取得成果的持續推進和長期投入,保持核心技術的不斷積累,形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儀器儀表行業,是自動化領域的關鍵行業。在過去數年中,隨著中國自動化應用環境的不斷發展,儀器儀表行業的面貌日新月異,很多這一領域的企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當前,儀器儀表行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時期,這一行業的“十二五”規劃(草案),也根據新時期的要求,提出了重點發展的若干關鍵技術,這對行業未來發展無疑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新興傳感器技術
傳感器作為傳感網(物聯網)的基礎元件,在今后將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新型傳感器技術包括固態硅傳感器技術、光纖傳感器技術、生物芯片技術、基因芯片技術、圖像傳感器技術、全固態慣性傳感器技術、多傳感器技術等。“十二五”將以智能傳感器作為重點,進行關鍵技術攻關。
工業無線通信網絡技術
工業無線通信網絡作為有線工業通信網絡的補充,已經得到普遍認同。我國在工業無線通信網絡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繼續加強開發有可能在這方面走在普遍前列。
功能安全技術及安全儀表
功能安全技術及安全儀表是上較為近發展的新技術,目的是防止工業設施產生異常事故,以致危及人身與設備的安全。這項技術及相關儀表產品已經獲得用戶的廣泛關注。我國大型石化工程建設項目已經規定必須事**行功能安全的評估。我國工業設施突發事故發生比較頻繁,研究安全儀表技術有很重要的意義。
精密加工技術和特殊工藝技術
我國高中檔檢測設備與國外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精密加工和特殊工藝技術的差距。當前的重點是多維精密加工工藝,精密成型工藝,球面、非球面光學元件精密加工工藝,晶體光學元件磨削工藝,特殊光學薄膜設計與制備工藝,精密光柵刻劃復制工藝,特殊焊接、粘接、燒結等特殊連接工藝,芯片加工技術,MEMS技術,全自動微量、痕量樣品分析與處理技術等。
分析儀器功能部件及應用技術
對分析儀器的關鍵部件,如檢測器、四級桿、高壓泵、閥門、磁體、光源和電源、全自動進樣器、長壽命高靈敏電極、中階梯光柵、高精度電子引伸計等關鍵零部件進行攻關,提高儀器整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開發針對不同應用領域的譜圖和數據庫。
智能化技術
智能化技術的特點是:具有自校準、自檢測、自診斷、自適應功能;具有復雜運算和誤差修正的數據處理能力;具有自動完成測量任務的功能;用于科學測試儀器和控制系統的專家系統軟件等。
系統集成和應用技術
當前應重點發展不同生產廠商控制系統之間的無縫連接集成技術;大型項目的自動化設備主供應商(MIV)應具備的項目策劃、設計、組織、采購、驗收、調試等項目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