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研域(上海)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公司動態(tài)>>蠶絲的性能和生物材料學研究
與蠶絲結緣1991年,邵正中在復旦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yè)獲得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高分子科學的研究。對于為什么會選擇蠶絲作為研究對象,邵正中表示:“選擇蠶絲作為研究對象實際上在博士生期間就已經(jīng)開始了。因為蠶絲是一種蛋白纖維,由于蛋白質是氨基酸與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起來形成的分子量巨大的生物大分子,符合化學科學中高分子的標準,屬天然高分子。高分子科學與生命科學的交叉研究是一種趨勢,蠶絲材料的獲得非常容易,并且蠶絲業(yè)在中國又是一個重要的產業(yè),在導師于同隱教授的鼓勵和指導下,我選擇了將蠶絲及絲蛋白作為一種高分子材料來研究。”
蠶絲的纖維性能與家蠶吐絲的行為有關2002年,邵正中發(fā)現(xiàn)蠶絲的力學性能受到家蠶吐絲行為的影響,當蠶絲連續(xù)不斷地以4mm/S的速度被抽出來,其延展性略高于蜘蛛絲,當將蠶絲以13mm/S的速度抽出時,其斷裂能接近與于蜘蛛絲。該研究成果發(fā)表在Nature雜志上。針對蠶絲的力學性能與家蠶吐絲行為有關的問題,邵正中對此解釋道:“從纖維的特點方面看,蠶絲和蜘蛛絲并沒有本質的區(qū)別,都是一種蛋白纖維。蠶絲和蜘蛛絲纖維特性的差異主要是由纖維蛋白的二級結構或二級以上的結構差異造成的,而這種結構差異主要是由于家蠶和蜘蛛宏觀吐絲行為的不同造成的。”
邵正中繼續(xù)說道,“首先要弄明白的一點是無論蠶絲還是蜘蛛絲,其實是抽出來的,而不是吐出來的,了解了這一點對于理解蠶絲和蜘蛛絲的纖維差異與吐絲行為有關就變得非常容易。蜘蛛主腺體絲是在蜘蛛牽引的作用下連續(xù)不斷的從絲腺中抽出來的,而蠶絲表面具有一層絲膠,絲膠具有黏性,家蠶通過頭部八字形運動將蠶絲先固定在一點,然后把蠶絲從絲腺中抽出來粘在另外一點,如此反復運動從而結成圓形的繭。由于家蠶頭部運動方向和速度的變化,造成蠶絲纖維在粘結點位置的分子聚集態(tài)的不均一性。這一粘結點位置有可能成為蠶絲纖維中zui脆弱的點,并且一根長纖維的蠶絲上具有無數(shù)個這樣的點,這是影響天然蠶絲纖維性能zui重要的原因。”然后,邵正中補充道:“蠶絲被抽出來的速度差異影響到蠶絲蛋白的分子取向排列,從而造成不同的吐絲速度形成的蠶絲纖維性能不同。”
針對這一有趣的現(xiàn)象,生物谷通訊員向邵正中提出:“依據(jù)這一原理,能否設計一種方法用于改進生產中蠶絲的質量?”邵正中回答道:“理論上可行,但是實際中卻有很多困難。家蠶幼蟲的身體很軟,頭部的活動性很強,家蠶頭部在擺動的過程中,稍不注意就會把蠶絲弄斷。我們曾經(jīng)試驗了很多方法,抽出來zui長的蠶絲沒有超過兩米。因此,要想連續(xù)不斷地以特定的速度將蠶絲從家蠶的吐絲器中抽出來幾乎行不通。”生物谷通訊員繼續(xù)提問道:“*有上千種家蠶品系,是否可以從行為學的角度篩選或繁育出能夠生產高質量蠶絲的品系呢?”邵正中點點頭,“或許可以,不同的家蠶品系之間由于體格或者行為的差異很可能影響到蠶絲zui終的質量。”對于提高蠶絲質量的研究,邵正中提出:“由于蠶絲是一種蛋白纖維,相對于其它纖維,具有容易降解的特性。利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方法將蠶絲纖維蛋白的一級結構進行修飾,或許能促進蠶絲纖維的穩(wěn)定性,從而使蠶絲制品能夠達到耐光、耐水的目的。”
蠶絲蛋白越來越多的運用于生物醫(yī)學中近幾年來,以蠶絲蛋白作為生物材料應用到生物醫(yī)學中的研究不斷在高水平的期刊報道出來。邵正中對此說道:“由于蠶絲蛋白的來源簡單、純度高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嘗試使用蠶絲蛋白代替常規(guī)的生物醫(yī)學材料如膠原蛋白等。蠶絲蛋白能夠作為組織工程中提供干細胞生長的支架材料,也能夠應用于骨再生的支撐材料。蠶絲蛋白也能夠做成微球和生物黏合劑,分別用于藥物分散的載體和手術創(chuàng)傷的縫合。”zui后,邵正中說:“目前,蠶絲蛋白作為生物醫(yī)學材料在臨床上使用還面臨許多的困難,但是經(jīng)過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蠶絲蛋白必將成為生物醫(yī)學中廣泛使用的生物材料。”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化工儀器網(wǎng)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