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Nature在線發表了華裔科學家應其龍研究組的新研究成果。他們成功的獲得了基因敲除大鼠,這是*二種完成基因敲除的動物模型,該研究為進一步分析人類疾病提供了一種新的平臺。
在新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大鼠中成功的敲除了一種p53抑癌基因,這個基因可以說是癌癥研究中的明星基因,對它的研究已經從一種抑癌基因,發展到幾十種抑癌基因群體,從一條單一細胞通路,發展成多種細胞信號網絡。因此p53敲除大鼠模型的建立對于未來分析癌癥機理,信號網絡具有重要的意義。
小鼠基因敲除技術是研究許多新基因的重要工具,因此這項研究成果也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這一技術今還未在第二種動物中實現過,而作為與小鼠同樣應用廣泛的模式動物:大鼠,迄今為止,科學家們還不能從遺傳操作的角度在這種動物中敲除,或者添加某種基因。但是由于大鼠在很多方面更接近于人類,因此如果能實現這種模式動物的基因敲除,將有利于未來創建更有效的動物模型,用于人類疾病的研究。正如錢其軍教授說的那樣,“由于大鼠在很多方面更接近于人類, 因此大鼠的基因敲除模型將會廣泛應用于各種研究。”
要想獲得大鼠基因敲除模型,勢必會遇到許多技術難題,其中的關鍵就在于建立能生殖傳代的大鼠的胚胎干細胞株,同時也需尋找佳受體的囊胚。研究人員先需要對動物進行遺傳工程操作,這要求科學家能將干細胞(比如生殖細胞)培養成完整的動物個體,而該研究組在之前的研究中就積累了這方面的許多經驗,其研究組一直以來都從事胚胎干細胞研究,曾發表多篇Nature,Cell文章,比如曾在Nature文章中證實干細胞移植主要原因可能是細胞融合而不是分化,這是干細胞開創性進展之一。
那么為什么研究人員會選擇了p53作為敲除基因?錢教授在回答這一問題的時候說,“P53基因是目前研究多的基因之一,如P53基因突變與腫瘤發生有關,小鼠的P53基因敲除可發生肉瘤,而并非發生類似于人類癌癥,而且P53基因小鼠肉瘤的發生率也較低。在大鼠中進行P53基因敲除是否會發生類似于人類癌癥組織值得關注。”
在敲除基因操作方面,小鼠和大鼠有何區別?錢教授表示這兩者并無明顯的區別,那么也就是說在未來的應用方面,大鼠基因敲除技術很可能會像小鼠基因敲除技術一樣,成為一種新型分子生物學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生物學領域中的各個方面!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