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壓力條件下飼養的雄性小鼠生出的后代由于表觀遺傳變化會有更好的目標導向行為。這些發現顯示了早年的逆境體驗所具有的潛在適應性好處。
很多動物研究表明,早年壓力(如母嬰分離或窩里鋪草的減少)會對行為造成負面影響,其中包括成年后應激反應受損、行為絕望程度增加和認知缺陷等。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早期壓力被發現是有好處的,會在日后使個體具有優勢(如對進一步的壓力產生適應能力),但尚不清楚這些好處是否可以傳給后代。
研究人員研究了重復性的、不可預測的母嬰分離和母體應激(壓力)對小鼠的影響。具體來說,他們將雄性小鼠幼崽與它們的母親分開,同時使其母親遭受約束壓力。然后,他們讓雄性幼崽在其處于壓力狀態下的母親撫養下長大成熟。這些成年雄性小鼠的后代在一系列行為試驗中與對照組的后代相比在目標導向行為上和行為靈活性上有所改進。研究人員發現,這一現象伴隨著鹽皮質激素受體基因(該基因以前被發現與應激反應有很大關系)的表觀遺傳改變。
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發現將會導致用于治療由壓力誘導的疾病(如臨床抑郁癥)的新穎治療方法的問世,雖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更好地了解造成這些效應的機制。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