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來揚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戰略危機中的煤炭產業如何發展
戰略危機中的煤炭產業如何發展
下面新聞由專業生產油微水測試儀、油酸值測試儀、油凝點測試儀、油耐壓測試儀、高壓試驗變壓器等的廠家上海來揚電氣實習記者小苗推薦:
長期以來,為了實現“能源自給”這一能源安全戰略,并能滿足追求GDP增長的目標,使我國形成了對國內煤炭的過度需求和高度依賴,推升了煤炭價格,使2011年5500千卡/千克動力煤價高時曾突破每噸1000元,又刺激了“全民”投資煤礦的激情與沖動,使煤炭產能進一步*地增長。隨2008年經濟危機造成的我國經濟后發優勢的退卻,使中國經濟正向后發劣勢挺近,經濟增速下滑,創新能力增長緩慢,煤炭需求下降、庫存增大,再加上一些品種煤炭進口量的增加、以及“全民”投資頁巖氣和天然氣替代等政策落地,持續催化著煤價暴跌,至今已跌去50%以上,使今年上半年全國煤炭企業的虧損面超過70%。
盡管煤炭產業近幾年一直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一邊在淘汰落后產能,一邊花費巨資建造特大型現代化礦井。但在面對宏觀經濟走弱,煤化工產業提速,地方政府又受GDP指標、稅收、就業、社會穩定等壓力和官員仕途的影響,什么產能過剩、什么環境安全、什么契約精神、什么法治公正統統都不是個事兒,結果,使“淘汰”進展緩慢,導致落后產能退不出去,*產能又超前釋放,凡此種種,已經造成了在自經濟體內的“能源危機”。
但是,時至今日,人們還認為,如今的煤炭業所面臨的困局主要是煤炭市場的結構性過剩。進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下稱煤協)日前呼吁,煤炭企業必須嚴格控制生產總量,力爭將今年的煤炭產量壓減10%以上。
其實,煤協的減產呼吁猶如是向一群鴨子索要鴨絨,是讓其自愿從自己身上拔下鴨絨,去替別人保暖過冬,即在保障了其他產業能源安全后,再自愿單獨承擔煤炭產能“過剩”帶來的損失和價格風險。然而,這種協會督辦所形成的減產績效應該不會太好。從博弈函數看,企業規模越小,超限開采并銷售的收益越好,所以,不少煤炭企業至今仍在依靠提前釋放產能、增加產量、薄利多銷來增加主營業務收入。而大型煤企若減產,則前期花巨資建造特大型現代化礦井的財務壓力就得不到改善,若不減產,市場還會繼續惡化,使其進入兩難選擇的困境中。
由此可見,這一切的癥結應該是(煤炭)能源安全戰略自身發生了危機。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