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超前的研究與“遲到”的遺憾
閱讀:640 發布時間:2011-6-20“現在,我正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獎堂開會。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試管嬰兒之父’——英國人羅伯特·愛德華茲……”10月5日,記者如約撥通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的,他正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參加中國/卡羅林斯卡第四屆醫學論壇.
“一項影響歷史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
“現年85歲的愛德華茲的人工授精試管嬰兒開創性的工作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技術成熟于70年代,現在已被廣泛應用;這項成果對克隆動物、干細胞研究、人造生命以及轉化醫學等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具有劃時代意義。”高福稱,“這是一項影響歷史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這項成果其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均非常深遠。”
高福這樣闡述從試管嬰兒到人造生命的科研進展與技術路線:試管嬰兒的成功,使人們意識到,體外操作生殖細胞是一項安全可靠的技術,已經成熟到幾乎所有的婦科醫院都可以做,這才導致去除卵細胞核技術、移植體細胞核進入去核后的卵細胞克隆技術,代孕技術等,亦即試管嬰兒所有的技術得以成功實施;至于人造生命研究,是克隆移植核和去核細胞技術的結合,彼此密切。
幾十年間曾遭各種質疑與抨擊
今天,*至少有10%的夫婦為不育癥所困擾,而世界范圍內出生的試管嬰兒已達400多萬名。諾貝爾獎委員會用了32年時間才zui終確定這項意義深遠的科學成就。
高福認為,此項諾獎背后的故事令人深思。
1978年7月25日23時47分,一個體重2700克的健康女嬰——世界上*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來到這個世界。她的出生震動了*,迎接她的有熱烈的歡呼,也有巨大的恐懼。
據說,愛德華茲的研究曾引發激烈的倫理道德爭議,宗教界、倫理學家和科學家紛紛對此提出質疑,其中“基因之父”、1962年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也對愛德華茲的研究大加指責,認為研究體外受精將使“屠殺嬰兒成為必要”。
1971年,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做出不再資助體外受精實驗的決定。由此,這項研究全靠私人幫助,愛德華茲才得以在劍橋大學附近建立體外受精診所(IVF);而在這一過程中,媒體發揮了作用——《每日鏡報》記者幫了大忙,幫助尋找基金會。
超前的研究與“遲到”的遺憾
“有人這樣評價愛德華茲:‘他超前于他的時代’,然而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遲到’的諾獎。”
高福認為,諾獎的成果有待時間檢驗。1978年*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能夠健康生活并生育,且生出的孩子健康,這有可能是重要的因素。他強調,作為試管嬰兒,健康可生育非常重要。
高福說,早在1958年,愛德華茲已開始研究體外培養卵子,然而他本人不是醫生,亦未經過醫學訓練,大學本科專業是農業與動物學;攻讀博士時,其研究方向是遺傳學,因此他要做人體實驗,必須有婦產科專家合作。
“愛德華茲的合作者是婦產科專家帕特里克·斯特普托。他們是在1968年‘英國授精學會年會’上認識的。此前,愛德華茲找過許多人表達合作意愿,但他們不愿與他合作。斯特普托于1984年74歲時逝世。否則他應和愛德華茲共享諾獎。由此,人們認為這項獎‘遲到’得有點遺憾。”
“愛德華茲是個非常謙遜的典型的英國紳士。這樣大的貢獻,他沒有被女王授勛,有人認為這對他不公平,然而他坦然對之。”
有關克隆人的研究,愛德華茲2004年訪問中國時表示反對。他認為這項技術仍不成熟、失敗率高、容易造出怪物,倫理問題有可能更大。他說值得思考的是,人類能否接受與自己的克隆物一起生活。
“像發生的所有大事一樣,歐洲人對諾獎頒獎這一盛事很平靜。”高福描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獎前的情景: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諾貝爾獎堂聚集了許多記者和一些關心人士(主要是學生);接著,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宣布評獎結果。次日清晨,我們在諾貝爾獎堂門口看到了用瑞典文印刷的授獎人及其工作簡介,還有自然受精與人工授精示意圖。“
高福強調,我們國家應該向他們學習這樣一種平常心態對待諾獎。
高福認為,我國試管嬰兒工作起步不晚,中國大陸*個試管嬰兒于1988年在北京誕生,距世界上*個試管嬰兒誕生只有10年。從愛德華茲潛心研究體外培養卵細胞和人工授精直到試管嬰兒誕生,我國還在”文革“期間,然而我國在這項技術趕超世界水平上還是相當好的。
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