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Cell:敲響病毒侵襲的警鐘
閱讀:564 發布時間:2011-10-19摘要: 近日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科學家們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特異的蛋白在檢測到病毒入侵時發出警報的機制,這一研究成果對推動我們理解先天免疫反應,揭示出細胞快速響應包括流感病毒、狂犬病毒和肝炎病毒等多種病毒侵襲的分子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生物通報道 我們日常在電視的廣而告之中或許曾看過這樣的一幕情景小劇:當小偷強行闖入銀行的金庫時,銀行內安裝的安全傳感器被激活,發出警報,很快執法人員來到犯罪現場,將罪犯及時抓獲。事實上在我們人體的細胞中也擁有這樣針對“入侵物”的早期預警系統。 近日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科學家們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特異的蛋白在檢測到病毒入侵時發出警報的機制,這一研究成果對推動我們理解先天免疫反應,揭示出細胞快速響應包括流感病毒、狂犬病毒和肝炎病毒等多種病毒侵襲的分子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10月14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免費索取羅氏“地高辛(DIG)系統技術操作指南”>> >> 賽默飛世爾公司鄭重聲明:2011年度NanoDrop品牌的2000及2000C產品已授權給基因有限公司(Gene Company Limited)。對于市場出現的非基因有限公司(Gene Company Limited)經營的本公司產品,本公司概不負責其儀器質量以及相關售后服務保障。
當細胞感受到外源物侵襲時,通常會利用一種稱之為模式識別受體的蛋白識別并結合到入侵物*的分子標記上。隨后受體蛋白發生形狀改變,啟動鏈式反應,對周圍細胞做出預警。然而目前科學家們對于這一過程中的兩個關鍵環節——感知和信號傳導相連接的機制卻并不是很清楚。在這篇文章中EMBL的科學家們揭示了其中的一種受體RIG-1轉變形狀形成信號的結構機制。 “對于結構生物學家來說,配體結合受體后如何誘導信號傳導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研究的負責人Stephen Cusack說:“我們尤其對用RIG-1來解答這一問題情有獨鐘,這一因為RIG-1能靶定幾乎所有的RNA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和丙肝病毒等。” 在病毒感染的應答反應中,RIG-1能夠通過識別病毒中的遺傳物質(主要是病毒RNA),啟動細胞生成關鍵的抗病毒分子——干擾素。隨后細胞釋放出干擾素,將其散布到鄰近細胞,刺激這些鄰近細胞進入抗病毒狀態,對抗感染。為了理解RIG-1特異性識別病毒RNA,而非細胞自身RNA,并啟動預警的機制??茖W家們利用X射線衍射晶體成像技術分析了在有或無病毒RNA時RIG-1的三維原子結構。 研究人員發現在沒有病毒感染時,受體處于一種“睜著一只眼的睡眠”狀態:能感知病毒RNA的RIG-I的結構域暴露在外面,而傳送信號的結構域則被隱藏,不能觸及信號系統。當檢測到病毒RNA時,RIG-1會改變形狀,“喚醒”它的信號結構域,使其便于啟動干擾素合成。 這一實驗的主要操作人員,博士生Eva Kowalinski表示盡管RIG-1僅在病毒RNA應答反應中被激活,然而他相信類似的機制有可能也存在于其他的大量的免疫受體上,無論它們是病毒或是細菌特異性的。 新研究發現對拓寬我們對于先天免疫系統作用機制的了解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