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有機溶劑沉淀法分離與純化蛋白質
閱讀:1411 發布時間:2010-12-23有機溶劑能降低溶液的電解常數,從而增加蛋白質分子上不同電荷的引力,導致溶解度的降低;另外,有機溶劑與水的作用,能破壞蛋白質的水化膜,故蛋白質在一定濃度的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差異而分離的方法,稱“有機溶劑分段沉淀法”,它常用于蛋白質或酶的提純。使用的有機溶劑多為乙醇和丙酮。
高濃度有機溶劑易引起蛋白質變性失活,操作必須在低溫下進行,并在加入有機溶劑時注意攪拌均勻以避免局部濃度過大。由此法析出的沉淀一般比鹽析容易過濾或離心沉降,分離后的蛋白質沉淀,應立即用水或緩沖液溶解,以降低有機溶劑濃度。
操作時的pH值大多數控制在待沉淀蛋白質的等電點附近,有機溶劑在中性鹽存在時能增加蛋白質的溶解度,減少變性,提高分離的效果,在有機溶劑中添加中性鹽的濃度為0.05mol/L左右,中性鹽過多不僅耗費有機溶劑,可能導致沉淀不好。
沉淀的條件一經確定,就必須嚴格控制,才能得到可重復的結果。有機溶劑濃度通常以有機溶劑和水容積比或用百分濃度表示。有機溶劑沉淀蛋白質分辨力比鹽析法好,溶劑易除去;缺點是易使酶和具有活性的蛋白質變性。故操作時要求條件比鹽析嚴格。對于某些敏感的酶和蛋白質,使用有機溶劑沉淀尤其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