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05年,就有英國一位醫師發現,許多疾病包括痛風、濕疹和絞痛病等都和食物有關,在去除有問題的食物之后,癥狀就會消失,這就是人們zui早認識到的食物不耐受現象。這些不耐受的食物,就是人們健康的“克星”。
食物不耐受在皮試和免疫球蛋白E的檢測中一般沒有陽性結果,它是由于機體不能充分地消化食物大分子,并被吸收入體內引發免疫應答反應,產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由此導致人體一系列癥狀。
食物不耐受
和食物過敏的區別食物不耐受可以具有和過敏相似的癥狀,所以在我國以前都將它等同于過敏原的檢測,近幾年科研人員才發現它們是有區別的。
食物過敏與免疫球蛋白E相關,食物不耐受與免疫球蛋白G相關。前者發病來得快,癥狀明顯,屬于急性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在臨床通常以藥物治療為主;后者癥狀比較隱蔽,屬于慢性病,在平時,人們通常認識不到它的存在,因此被稱為人體健康的隱性“殺手”,在臨床通常以調整飲食治療為主。
食物不耐受
將導致什么癥狀統計資料顯示,約50%以上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不耐受現象。食物不耐受與典型的食物過敏不同,食物不耐受可發生于各個年齡段,很多人可能會同時對3種左右的食物存在不耐受現象,引起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導致一系列疾病及癥狀的發生和惡化,如:哮喘、濕疹、偏頭痛、腸易激綜合征、關節炎和亞健康狀態等,均可能和食物不耐受有關,這些癥狀多在吃了不耐受的食物數小時或數天后發生。
如何治療
食物不耐受如果說通過食物不耐受檢測,發現了不耐受的食物,那么通過飲食調整,可以發現適合自己的健康食物。
每個人不耐受的食物種類和產生癥狀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所需的飲食調整時間也各不相同。烹飪方法、飲食環境及生活方式等也是影響飲食調整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不耐受的食物較多且癥狀也較嚴重的時候,這些影響會更加明顯。
對所需要忌食的食物,首先,列出自己平時常吃的加工食物如某種點心、糖果等,然后逐一對其成分列表進行檢查,如果其中包含不耐受的成分則同樣需要排除在食譜以外;其次,盡快形成買食物先看外包裝成分列表的習慣,這樣才能讓不耐受的食物無法渾水摸魚。
對一些成分標識不清楚的食品,如果不能肯定其不含不耐受成分,可以咨詢廠家及銷售人員或者干脆忌食一段時間為上。
幾個月后,根據亞健康人群食物不耐受的檢測結果,結合常規生化、免疫指標指導他們科學飲食,其中包括對檢測結果呈陽性的食物進行忌食,相關疾病癥狀就會隨之消失。
對忌食食物的
重新納入鑒于每個人不耐受的食物各不相同,在此只能提出一些通用的建議,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每種需要重新納入的食物之間應間隔至少1周。在嘗試納入期間,對各種癥狀要密切關注。普遍的建議是,欲將某種食物重新納入飲食,應先選擇這種食物的一種簡單制品,如果重新出現相關癥狀,那么其他形式就不要進行嘗試了。
多久以后
進行再次檢測進行再次檢測的時間,取決于不耐受食物的數量、飲食調整后癥狀改善的情況和其他多種因素。根據人體的情況,醫生將給予適當的建議。資料表明,食譜的改變有可能使原來隱藏的不耐受食物顯露出來。所以,在飲食調整3-9個月后進行再次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