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1日是第十八個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為“規律作息,健康睡眠”。根據《中國睡眠診療現狀調查報告》及《2018中國互聯網網民睡眠***》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睡眠障礙患者約有五六千萬人,而診治的患者不足2%。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27%的人有睡眠問題,其中中國為38%,法國為30%,美國高達41%。僅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或是一個擁有巨大消費潛力的藍海市場。
2015年三星投資以色列睡眠監測廠商Earlysense;2016年諾基亞宣布收購法國健康設備廠商Withings;2017年蘋果收購芬蘭睡眠監測廠商Beddit。蘋果、三星、諾基亞等*的相繼進入,讓睡眠監測這一賽道,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但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的各類睡眠檢測智能設備又有多少能夠達到準確的監測人們不同程度的睡眠呢?
在醫學上,睡眠檢測有一條金標準,以臨床治療為目的的睡眠檢測,是通過多導睡眠監測儀進行的。受測患者需要佩戴復雜的設備,記錄睡眠期間的腦電、眼動、心電、血氧、口鼻氣流、胸/腹式呼吸、體動等指標數據。但現階段大多可穿戴智能設備是通過體動等單項指標來檢測睡眠質量,那假如是躺在床上玩手機呢?會不會被判定為深度睡眠或者熟睡?并且,可穿戴設備作為主動式傳感器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到人們的睡眠質量。
2017年1月,EarlySense推出了經臨床驗證的無接觸式家庭健康和睡眠監護儀LIVE,通過底層壓電傳感器磁盤和具有遠程訪問權限的LIVE+手機APP,為用戶提供實時的身體健康數據,并將每日睡眠和健康報告發送給用戶。此類睡眠監測設備在夜間不需要穿戴,同時又能夠根據人身體在不同時間段的不同情況對當前睡眠情況進行分析,進而進行設備控制,已達到高質量睡眠的目的。
白天,智能家居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那么夜晚誰又將成為幫助我們達到健康睡眠的助手呢?正基于此,睡眠監測設備應運而生。但睡眠監測設備真的將會成為繼智能音箱之后的有一個風口嗎?
伴隨著眾多商業*的進入,睡眠監測領域“大戰”的序幕正在被逐步拉開。一方面,市場的競爭由于行業*的加入愈發艱難了起來,但同時,各個*也將為行業的發展指引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對于小型儀器廠商來說,與其說在造風的隊伍中大展身手,不如靜靜的“等風來”。造風的姿勢很帥,但要考慮對于行業的把控更重要;“等風來”姿勢不帥,但站上風口很爽。
智能家居接管了人類三分之二的時間,而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能否被睡眠監測設備所接管?就現階段睡眠監測設備發展水平而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睡眠監測設備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風口?什么時候能夠真正的接管人類那三分之一的時間?現如今還都是未知數,讓我們拭目以待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