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政府力推新能源作為美國經濟走出金融危機的動力,這一點和中國的選擇不謀而合。新能源產業目前在中國受到的重視,金融危機在帶來經濟增長壓力的同時,也給中國進行產業結構轉型提供了機遇,而新能源的發展不僅是解決能源制約的長效手段,也有望成為經濟復蘇的引擎。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政府通過一系列財政補貼政策的出臺給新能源產業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曾表示,財政支持新能源發展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
去年11月,開始實行光伏電站補貼招標,啟動了對光伏產業的扶持;今年一季度,“太陽能屋頂”計劃出爐,財政將對三類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進行補貼;而醞釀中的“金太陽”工程將以更大的力度來推動光伏產業發展。正是在這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提速,太陽能發電成本也在不斷創出令業內為之振奮的低價。
5月份,太陽能產品納入家電下鄉范圍,消費者可享受13%的財政補貼;近日,財政部又印發補貼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建筑應用示范的方案,太陽能光熱利用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今年2月份,財政部等4部委在13個城市啟動試點,在未來4年內將通過財政補貼推廣6萬輛節能與新能源公交客車。
近期財政對新能源的扶持無論從密集度和力度上都是的,可以預期,未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將“不差錢”。據了解,今年全國財政僅是對于可再生能源的預算安排就達到了100億元左右,比去年出60億元左右。而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決定以200億貸款貼息的“真金白銀”解決制約產業升級核心的技術難題,包括大力發展風電機組關鍵零部件及核電關鍵設備、關鍵組件。
財政支持新能源的政策體系正在趨于完善和多樣化,這些政策不僅勾畫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未來,還將以實際的政策支持,推動新能源的大規模運用。
經過近年來的發展,中國新能源發展進程已經超過了原有規劃制定的發展目標,例如風電。據了解,近年來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每年都以100%的增速擴容,原有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中,風電裝機容量目標為,到2010年,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500萬千瓦以上,而事實上,到2008年末,我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千瓦。
為適應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形勢,有關部門近期醞釀出臺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目前已經在國務院審核過程中。據介紹,該政策調整了此前的新能源發展目標,明確到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5億千瓦,這意味著從2009年到2020年12年間,全國風電裝機將凈增1.38億千瓦,年均新增裝機約1200萬千瓦。
盡管財政補貼政策框架已經趨于完善,但與新能源需求息息相關的上網電價政策仍然“待字閨中”。諸多專家提出執行《上網電價法》將是新能源發展的終出路,但在當前來看,新能源上網價格的確定還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包括電網公司利益、終端用戶承受能力以及長遠的電價體系等,因而是無法一蹴而就的。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