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記者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上獲悉,自2002年以來,伴隨著化趨勢和貿易額的快速增長,檢測行業已成為中國發展前景好、增長速度快的服務行業之一,目前我國檢測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其中,取得資質認定的實驗室數量超過28000家,取得CNAS認可的實驗室數量約6000家。
第五屆*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現場
據相關報告數據顯示,在全國檢測市場中,國有檢測機構利用傳統壟斷優勢占據了55%以上的*;外資檢測機構利用其成熟的市場運作經驗及在出口貿易檢測業務中的天然優勢占據了市場30%以上的*;民營檢測機構起步晚,資本實力小,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接近10%。并且,從實驗室的實驗設備配置來看,*、省級的實驗室主要是由投資建設的,為進行某些產品的強制性的安全檢驗而建立,設備較且自動化程度較。
但是國有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有其自身優勢的同時,其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問題:首先,我國國有檢驗機構是由政府及各個行業的職能部門為適應經濟發展及社會需求而投資建設的,注定其受行政區域建制和行業部委建制的影響,其業務主要集中在某一行政區域和某一行業發展,無法跨行業、跨區域經營。其次,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第三方檢測機構也逐步被推入了市場,加之檢測機構的增加、檢驗能力的比較等因素,從而使機構間的業務競爭也變得異常激烈,而原來的國有檢測中心的人員依舊是服務意識薄弱、溝通能力差,以及長期形成的長官作風,為機構本身的生存發展設置了障礙。第三,我國第三方檢驗機構實驗室由于長期以各自業務為主,缺乏彼此間的交流和合作,使得我國實驗室資源分散、整體競爭力差,某些行業檢測機構嚴重缺失。這些因素都造成了我國國有檢測機構在應對同行競爭時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論壇上,針對上述問題,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主任陳彥長、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主任梁成珠、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院長周俊貴結合自身機構發展經驗,探討了國有檢測機構該如何改革與發展的問題。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主任陳彥長
陳彥長作了“科研機構檢測實驗室市場化探索”的會議報告,他介紹了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的市場化背景。據其介紹,檢科院市場化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有一定的委托測試基礎,有很強的技術優勢,尤其是以設備及檢測技術人員,以及院領導的改革決心;劣勢:主要集中在“市場開拓、人員客戶基礎、管理制度、財務制度、技術(尤其檢測項目,科研和市場服務有區別)”等方面。
在市場化過程中,檢科院從2008年7月開始,整合檢測資源后,確定了方向,開始了獨立的企業文化管理模式;成立專門的市場部及質控部;聘用素質人才(全部按企業化方式,合同聘用,薪水、績效可以相對突破);建立相對獨立的過渡性財務制度,并在2010年后財務*獨立;確定以市場為導向的檢測項目開發以及認可擴項。
陳彥長認為,國有檢測機構未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國務院58號文件明確鼓勵發展第三方測試服務行業;政府職能轉變,開始購買檢測服務;隊事業單位改革的推進;7.24國務院常務會議相關精神,質檢系統要主動推進改革,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以上這些都將為國有檢測機構發戰帶來機遇與挑戰。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主任梁成珠
梁成珠認為,國有檢測實驗室改革是大勢所趨。他在其“檢疫檢驗實驗室改革芻議暨市場化思考”的報告中闡述了檢疫檢驗實驗室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
優勢:(1)地位優勢:檢驗檢疫機構是檢驗檢疫行政和技術保障部門,是我國檢測實驗室中檢測能力強的機構之一;(2)地域優勢:檢疫檢驗技術機構在重要的口岸均有實驗室;(3)人才優勢:檢驗檢疫機構中集中了檢驗檢疫系統一大批具有素質、水平、具豐富技術經驗的技術人才;(4)硬件優勢:檢疫檢驗技術機構擁有良好的實驗室條件,的儀器設備;(5)信息優勢:檢疫檢驗技術機構能及時掌握國內外新檢驗技術,擁有完善的國內外標準和法規信息數據庫;(6)網絡優勢:檢疫檢驗技術機構遍布全國,并有良好的合作關系;(7)其他優勢:檢疫檢驗技術機構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良好運行,是中國計量認證和CNAS認可實驗室,部分獲得組織、外國政府機構或組織以及大企業的認可、認證。
劣勢:(1)市場意識差:長期從事檢驗檢疫行政執法和技術保障,市場競爭意識較差;(2)品牌影響力弱:在開放、競爭的檢驗市場中,檢疫檢驗技術機構的品牌影響力不大;(3)運行機制不能*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參照公務員的管理體制,難以適應開放、競爭的檢驗市場;(4)缺乏整體意識:檢驗檢疫技術機構未能形成統一的品牌;(5)內部資源共享差:檢驗檢疫技術機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仍需進一步加強;(6)觀念陳舊:服務意識不強,主動開拓能力弱。
關于檢疫檢驗實驗室在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他認為:
在機遇方面:(1)度重視檢驗檢疫事業的發展:對檢驗檢疫事業的關注度越來越,要求也越來越;(2)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提: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提,要求有知情權的呼聲越來越;(3)我國經濟速發展,檢測市場:我國經濟速發展,帶動了檢驗檢疫市場的發展,進出商品數量巨大,為檢驗檢疫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4)企業對質量的要求不斷提,眾多企業為生存,謀發展,對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需求檢驗檢疫技術機構提供良好的服務。
在挑戰方面:(1)檢測產品日新月異:隨著經濟社會的速發展,產品日新月異,新的檢測技術要求不斷出現;(2)技術貿易壁壘層出不窮:面對國外層出不窮的技術貿易壁壘,檢驗檢疫技術把關任務越來越重;(3)國外檢驗技術機構競爭力強:國外檢驗技術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其靈活的機制、的管理、良好的技術,已在檢驗市場取得重要的位置;(4)國內其他檢驗市場機構的實力不容忽視:科研院所和等院校的實驗室,企業實驗室,質檢系統實驗室,以及大小不一的合資、獨自檢測機構,在開放競爭的檢測市場中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此外,他個人還給出了檢驗檢疫實驗室改革的兩個方案:
方案一:檢驗檢疫實驗室與行政主體*剝離,組建全系統一體化的檢測技術事業機構。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技術執法(公務員)和技術保障(技術中心)實施分離,即各級檢疫檢驗實驗室與檢驗檢疫局剝離,成立由總局統一管理的純事業檢測技術機構。其業務分為兩部分:一是*實驗室,完成進出口檢驗檢疫的法定檢測任務,二是作為第三方實驗室接受進出口企業委托的檢測任務,此外,承擔檢驗檢疫的有關科研工作。
方案二:檢驗檢疫實驗室進行分類改革,一部分轉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將衛生檢疫、動物檢疫、植物檢疫、食品檢測部門/機構逐步聯合、兼并或重組成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另一部分轉為國有企業,但暫時保留事業單位,將工業品/消費品檢驗、化工及礦產品檢驗等部門逐步整合成國有企業,以上國有企業納入各直屬局隸屬的企業國有資產監管體系,或整合到中國檢驗認證集團。
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院長周俊貴
周俊貴則以南京質檢院改革發展為例,作了“關于國有質監檢驗機構轉型改革的思考”的報告。他從“轉型方向、轉型路徑探索、未來規劃、自身發展”等4方面,介紹了南京質檢院是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抓住市場機遇的,分析了國有檢測機構應如何進行改革。
一、轉型方向:從“事業”到“產業”轉變,包括:(1)市場化運營、企業化管理、公益性服務;(2)以“工業化、信息化”為方向,構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二、轉型路徑探索:合作與市場。(1)國有檢測機構應整合檢驗資源,加強與合作,善于利用產業合作資源;(2)面向市場,服務企業。
三、未來規劃:打造核心競爭力。
1、新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包括以下4方面:(1)以服務企業為出發點,就近就便建設技術載體;(2)以服務全市創業創新大局為出發點,推動政檢產學研合作;(3)以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加快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4)以不斷增強發展后勁為出發點,強化人才培養項目研發。
2、要軟硬件一體化:(1)平臺發展重要的不是硬件而是人才;(2)薪酬體系是機構持續發展的主要保障機制之一。
3、現有工作并非墨守陳規,而是探索性的,在摸索著前進。
四、自身發展:改革的內生動力。周俊貴介紹,2010年至2013年近3年來,南京質檢院著力在業務轉型、人才培養、科技實力等各方面做好儲備,發展迅速:(1)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2010年業務收入僅3000余萬元,2012年收入8000萬元;(2)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10年的130名增長到現今的280余名,其中博士10人、碩士60余人;(3)科技井噴式發展,從僅僅承擔幾個省市局的單一檢測技術開發類項目到多個科技項目相繼在部委、省市廳級立項。
后,他認為:檢驗機構改革的趨勢已勢不可擋,國有檢測機構應未雨綢繆,積極應對,更新理念和思路,直面改革的洶涌浪潮,把握發展契機,迎來機構發展的新局面。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