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 有望實現茶葉農殘現場快檢
茶作為中國人尤其喜愛的一種飲品,歷來就受到了重視。到了當代,茶葉的市場被不斷打開,其發展前景可見一斑。在這樣的市場趨勢下,不僅有許多人投入到了茶葉相關的行業中,為了獲取更好的市場效益,一些現代的手段也被用到了茶葉種植中。
農藥是我國農業中*的,茶葉種植也是如此。但使用農藥就會不可避免的面臨農殘問題。茶葉的受眾面非常廣,其質量安全備受關注,農殘作為茶葉中敏感的安全指標和嚴格的風險控制項目,自然也是重點關注對象。
在如今的茶葉農殘檢測中,主流的方法有“氣相色譜-質譜法”“液相色譜-質譜法”等。這些方法有檢測結果準確度高、穩定的優點,傳統的實驗室檢測方法也同時具有檢測方法復雜、耗時長、成本較高的不足,無法滿足現場檢測或原位檢測需求。而這也就使得茶產業缺乏從源頭開始的風險控制手段。
為滿足茶葉農殘現場快速檢測的需求,近年來,中華農業大學茶學系的倪德江教授與中國計量大學緊密合作,結合納米材料與光譜技術,通過對茶葉中農藥殘留檢測環境、納米材料制備、指紋光譜算法等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種對茶葉中有機氯農藥殘留進行快速有效檢測的新方法。該方法有望在田間實現茶園部分農殘指標快速現場定量檢測,幫助生產管理部門提高茶葉生產的食品安全控制水平,減少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風險。相關研究成果在重要期刊《危險性材料雜志》上發表。
據了解,該技術通過含有苯環的有機小分子在待測有機氯農殘分子間起橋接作用,拉近游離分子與拉曼光譜納米材料增強襯底的距離,從而發生表面等離子共振效應,獲得可區分的農殘分子的指紋光譜。研究團隊通過茶園對比用藥取樣進行進一步研究發現,該技術方案能夠有效檢測目標農殘。團隊將新技術與“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進行比對分析后認為,該檢測方法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之后,課題組計劃進行跨學科合作,將新技術進一步整合,實現新技術成品化,開發出相關的輕型設備,為茶產業甚至是園藝大產業食品安全服務。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化工儀器網)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