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理和生理情況下,具有信號及效應作用的一氧化氮(NO)對腸道屏障功能的調節具有重要作用。胃腸道的NO可能來源于腸神經元、血管內皮細胞、間質細胞以及黏膜下各種炎性細胞如肥大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腸道細菌也可產生大量NO。
腸細胞是NO的另一重要來源。NO合成酶以兩種形式存在,結構酶和誘導酶,后者在正常情況下不一定起作用,但受細胞因子或內毒素刺激時,誘導酶可大量生成,并合成大量NO。在消化道炎癥性病變如潰瘍性結腸炎的活檢標本中可發現誘導型NO合成酶(iNOS)增加,注射內毒素后可發現鼠空腸及結腸iNOS mRNA表達增加。這一結果表明,不同炎癥狀態中均有腸上皮iNOS誘導產生增加,當然這些研究仍不能排除局部浸潤的腸炎性細胞誘導產生的 iNOS增加。但Tepperman等給動物注射內毒素后所分離的腸細胞中有iNOS上調現象。因為如事先注射抗中性粒細胞抗血清,僅能阻止白細胞的浸潤,但對iNOS活性無影響,因此提示內毒素血癥時腸 iNOS上調作用與腸細胞有關,而與炎性細胞無關。此外,研究者在內毒素血癥的小鼠腸上皮細胞中發現亞硝酸復合體形成,且腸細胞與細胞因子混合培養可誘導腸細胞產生更多的iNOS。這些證據進一步支持腸細胞可誘導產生NO的假說。
NO對腸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是雙向的,即有利也有害。NO對維持腸黏膜屏障功能是必需的,證據有:在正常貓腸系膜上動脈中輸入NOS抑制劑L-精氨酸可明顯增加上皮細胞對水溶性物質如51Cr-EDTA的通透性;在缺血-再灌注貓及內毒素誘導的鼠黏膜損害模型中,輸入NO可減輕腸黏膜的通透性。也有相反報道,阻斷NO生物合成可加劇缺血-再灌注及內毒素誘導的腸通透性增加。
但另有資料顯示,NO產生過多對胃腸道黏膜有損害作用,如NO供體硝普鈉應用可使小鼠結腸及胃黏膜細胞受損。有報道稱LPS注射后鼠腸上皮細胞活性降低是通過NO依賴機制實現的;有也報道稱NO供體或NO可增加單層培養細胞的通透性。
與其他因素促使腸通透性增加相似,NO對腸黏膜屏障功能的損害作用也是通過ATP耗盡實現的。一般通過以下幾個機制來耗盡ATP:激活PARP,抑制線粒體呼吸鏈;抑制糖酵解酶——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除ATP耗盡作用外,也有報道腸黏膜細胞暴露于NO供體后,可使細胞內Ca2+濃度增加,從而影響腸屏障功能,嚴重時可使細胞死亡。
腸道NO的許多有害作用不是由NO本身的作用所致,而是通過過氧化亞硝酸鹽發揮作用,后者是NO與超氧自由基反應后所產生的。過氧化亞硝酸鹽的毒性作用與其結合酸(過氧化亞硝酸)的強力氧化特征有關,在酸性條件下,有利于過氧化亞硝酸形成。值得注意的是,NO介導的腸上皮通透性增加在pH低值時更易發生。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