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氣動無壓風門的工作原理如下:
傳感器檢測
通常會在風門兩側合適的位置安裝傳感器,常見的有紅外線傳感器、雷達傳感器等。以紅外線傳感器為例,其由紅外發射器和紅外接收器組成,紅外發射器持續向外發射紅外線,在沒有人員、車輛等物體靠近時,紅外線能順利被接收器接收,此時整個檢測系統處于一種穩定狀態。
當人員或車輛接近風門,進入到傳感器的感應區域(一般紅外線傳感器感應區域范圍根據實際安裝調整,距離風門 1 - 3 米左右,高度在 1.5 - 2.5 米左右,雷達傳感器則依據其探測范圍和精度確定有效感應區域)時,物體會對紅外線進行遮擋,導致紅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紅外線信號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隨即被轉化為電信號;雷達傳感器則是利用電磁波反射原理,當有物體靠近時,反射波的變化被轉化為電信號。這些電信號就作為觸發信號,傳遞給后續的氣動控制系統。
信號接收與處理
氣動控制系統中的控制箱(通常內置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即 PLC 等控制元件)接收到來自傳感器的觸發信號后,會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控制程序進行邏輯判斷,確認是需要開啟風門的有效信號后,便開始控制相應的電磁閥動作。
氣路控制與執行機構驅動
電磁閥是控制壓縮空氣流向的關鍵部件,在接收到控制信號后,電磁閥打開,使來自氣源(一般是井下的壓縮空氣站提供的經過處理的壓縮空氣,氣源壓力需滿足風門氣動執行機構的工作要求,通常在 0.4 - 0.8MPa 左右)的壓縮空氣通過氣管進入到氣動執行機構 —— 氣缸中。
氣缸由缸筒、活塞、活塞桿等部件組成,當壓縮空氣進入氣缸的一側腔室時,會推動活塞帶著活塞桿做直線運動(比如,若壓縮空氣進入無桿腔,活塞就會向有桿腔方向移動),而活塞桿通過連桿、銷軸等連接部件與風門的門扇相連,于是活塞的直線運動就轉化為門扇的旋轉運動,帶動風門開啟,為人員或車輛讓出通行空間。
互鎖邏輯判斷
在一道風門開啟的同時,氣動控制系統會依據預先設定的閉鎖邏輯啟動閉鎖功能。對于相鄰的兩道風門(比如在通風巷道中防止風流短路常設置的正反向風門),當其中一道風門接收到開啟信號并開始動作時,控制系統會通過氣路控制或機械聯鎖等方式,阻止另一道風門同時開啟。
例如,通過控制氣路中的閉鎖閥,切斷另一道風門對應的氣缸的進氣或排氣通道,使該氣缸無法正常驅動門扇運動;或者采用機械聯鎖裝置,直接限制另一道風門的開啟動作,確保兩道風門不會同時處于打開狀態,從而有效防止風流短路,維持通風系統正常的風流方向和風量分配。
信號反饋與判斷
當人員或車輛通過風門后,逐漸離開傳感器的感應區域,傳感器接收到的信號再次發生變化(紅外線恢復正常接收、雷達反射波恢復初始狀態等),并將此變化信號傳遞回氣動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根據新的信號進行判斷,確認此時需要關閉風門。
風門關閉動作
控制系統控制電磁閥改變狀態,使氣缸內的壓縮空氣排出(原本進氣的腔室變為排氣,通過排氣管道將空氣排到大氣中或者回到氣源的回氣管道等),活塞在另一側腔室(如彈簧復位力、配重或剩余氣壓等作用下的反向腔室)的作用力下反向運動,帶動活塞桿回縮,進而使風門門扇繞門軸反向旋轉,實現風門的關閉。同時,在風門關閉過程中,閉鎖裝置解除對其他風門(如果之前限制了的話)的閉鎖限制,使整個通風系統恢復到正常的待機狀態,等待下一次的觸發信號。
整個過程通過不斷循環的感應、控制、閉鎖以及復位動作,實現了全自動氣動閉鎖無壓風門依據人員和車輛通行需求自動開閉,并有效保障通風系統穩定,防止風流短路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