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全球生物質燃燒碳排放清單數據集建立
2024年08月06日 09:35:26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8087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宣布了一項重要科研成果:基于風云3D極軌氣象衛星的火點監測數據,科研團隊成功量化了全球生物質燃燒碳排放,并建立了日尺度高分辨率的生物質燃燒碳排放清單數據集。
【化工儀器網 項目成果】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中,減少碳排放已成為各國共同的目標。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對碳排放的來源和數量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其中,生物質燃燒作為一種重要的碳排放源,其排放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尤為關鍵。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宣布了一項重要科研成果:基于風云3D極軌氣象衛星的火點監測數據,科研團隊成功量化了全球生物質燃燒碳排放,并建立了日尺度高分辨率的生物質燃燒碳排放清單數據集。這一研究成果已在地球科學頂級期刊《地球系統科學數據》上發表,為全球碳循環研究和氣候變化應對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
生物質燃燒,包括森林火災、草原火災、農作物秸稈燃燒等,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這些燃燒活動具有周期性、隨機性、多點源、范圍廣以及監測難度大等特點,使得全球范圍內的精確量化變得尤為復雜。然而,精確量化生物質燃燒碳排放不僅是理清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基礎,也是闡明全球和區域尺度碳收支平衡的關鍵前提。
空天院的科研團隊通過創新的技術手段,克服了監測難度,實現了對全球生物質燃燒碳排放的精確量化。最新研究結果顯示,2020年至2022年間,全球生物質燃燒碳排放量高達25.9億噸/年,為未來的碳減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進一步分析發現,生物質燃燒碳排放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地區分布上,非洲南部的生物質燃燒碳排放量最高,達到8.5億噸/年;其次是南美洲南部,為5.3億噸/年;非洲北部和東南亞則分別為3.9億噸/年和2.0億噸/年。這表明不同地區的氣候、植被覆蓋以及人類活動等因素對生物質燃燒碳排放產生了顯著影響。
此外,研究還發現不同類型的生物質燃燒活動對全球碳排放的貢獻也不同。在全球碳排放貢獻中,草原火災位居首位,年均貢獻量為12.1億噸碳,占總排放量的46.7%;其次是灌木火災和熱帶森林火災,分別占總排放量的33%和12.1%。這一發現對于理解不同生態系統在碳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制定針對性的碳減排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空天院副研究員石玉勝表示,這項研究不僅為精細量化全球生物質燃燒排放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影響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法,還為生物質燃燒管控提供了科學依據。未來,科研團隊將繼續深化對生物質燃燒碳排放的研究,推動全球碳循環研究和氣候變化應對工作的深入發展。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嚴峻,對生物質燃燒碳排放的精確量化和科學管控顯得尤為重要。空天院這一重要科研成果的發布,無疑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AZ衡欣高調亮相CISILE2025 以30年深耕引領行業風范
深耕環境檢測類儀表的東莞市衡欣儀表有限公司攜多款明星產品亮相CISILE 2025現場,以卓越的品質、先進的技術、優質的服務與不斷...2025-04-03 11:09:26 -
近日,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就“佳木斯智慧農業產教融合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四次)”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471萬元。2025-03-25 09:57:09
-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光所高曉明研究員團隊在實現基于改進殘差神經網絡在劣質拉曼光譜檢測識別微塑料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2025-03-24 11:18:09
-
生態環境部公開征求四項環境監測標準意見 涉及環境自動監測設備
生態環境部近日就《水質總磷自動監測儀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等4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至2025年4月17日。此...2025-03-22 11:56:28 -
日前,為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完善紡織工業水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生態環境部起...2025-03-19 10:51:30
-
近日,保山學院就“滇西南山地農業環境保護與功能提升實訓平臺第六標段”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1352萬元。2025-03-14 09:21:24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