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關注!首個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進展報告發布
2024年06月11日 10:07:57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4856

為增進各方面對適應工作的了解,持續推進各層級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分享中國實踐和經驗,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適應氣候變化進展報告(2023)》,于近日正式對外公布。
【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作為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主動適應氣候變化是我國當前面臨的現實而緊迫的任務。
應對氣候變化包括適應和減緩兩個方向。2022年6月,我國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并開始在全國推行氣候變化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24個省區市正式印發了省級的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
為增進各方面對適應工作的了解,持續推進各層級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分享中國實踐和經驗,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適應氣候變化進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于近日正式對外公布。
《報告》從適應氣候變化政策體系、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系統、區域格局和保障機制建設等六方面全面總結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印發以來我國各重點領域在適應氣候變化行動中取得的進展與成效。
《報告》指出,2022年以來,我國積極完善適應氣候變化政策體系,已推動多地編制實施省級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重點領域發布適應氣候變化政策文件80份,為提升氣候韌 性提供了重要指導。同時,水資源、陸地生態系統、海洋、農業、衛生健康等重點領域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提升氣候韌性、有效防范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風險作出了重要貢獻。
除此之外,我國重點領域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氣候變化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逐步完善,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大幅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有效加強,陸地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提升,海洋與海岸帶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顯著提高,健康與公共衛生領域氣候韌性持續增強,城市適應氣候變化進程持續推進,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曾提出,到2035年,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能力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并首次列單章強調“加強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研究員巢清塵曾表示,這以更為基礎性的視角強化了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前置的重要性。
《報告》中也單列一章展示了我國近年來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工作的進展情況。據報告透露,我國目前已建成由近7萬個地面自動氣象站、200余部天氣雷達站、120余個探空站、9顆在軌業務運行風云氣象衛星等組成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初步建立了地空天協同的以大氣圈為主的地球系統多圈層立體觀測網絡。
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穩定性,由于高度依賴天氣情況,因此其更容易受到極端天氣的不利影響。《報告》提出,氣候影響監測和風險預警延伸到能源行業,建立常態化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積極開展氣象預報預測及對能源保供的影響分析,不斷提高監測預測與預警服務保障水平,持續開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預測。
在氣候與環境信息披露方面,《報告》明確,目前已形成綠色債券信息披露相關制度,要求綠色債券發行主體在注冊發行階段披露包含氣候變化影響在內的環境效益目標、綠色項目遴選標準、環境效益測算標準等具體內容,并督導發行主體在存續期定期披露募集資金綠色項目投放情況及對應環境效益目標進度。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以防范氣候風險、強化適應行動、提升適應能力為目標,進一步加強部際統籌協調,強化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提升重點領域和區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持續為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和全球氣候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資料下載: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3月31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胡斯勒圖研究員、石崇研究員等聯合國內外多家機構的科研團隊共同牽...2025-04-02 13:05:33
-
3月26日,生態環境部監測司司長蔣火華在生態環境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對監測數據質量問題的重視。2025-04-02 11:09:33
-
2025年3月23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4年度“中國十大氣象科技進展”。2025-03-24 11:27:14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現開展2025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我學會作為省級環境科學學會可提名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2025-03-21 13:27:03
-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一批石化、電力、鋼鐵、建材行業環保設施開放單位名單及第五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開放單位名單。2025-03-21 11:15:25
-
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落實《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求,加快完善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2025-03-16 00:28:17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