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便捷、高效的成像分析工具!智能云腦磁共振波譜定量分析平臺問世
2024年06月07日 10:30:38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8960

近日,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科學系屈小波教授團隊運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開發出智能云腦成像系統。
【化工儀器網 項目成果】磁共振診斷(MRI)是一種基于原子核磁矩的醫學影像技術。與傳統的X線和CT等影像技術不同,MRI具有更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和無輻射的特點。其圖像質量也遠高于其他醫學影像技術,能夠清晰地顯示人體內部的各種結構,如肌肉、神經、血管等。此外,MRI還可以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圖像,以便醫生更全面地評估患者的病情。
然而,臨床主要關心影像質量,忽視了非常寶貴的裝備原始數據。受采集條件及信號特點制約,大量數據未能充分利用。此外,醫院之間技術水平和資源差異導致數據處理不一致,可能影響診斷準確性。
近日,廈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科學系屈小波教授團隊運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開發出智能云腦成像系統。該團隊結合邊緣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提出開發云磁共振成像系統,使用先進的AI算法,為放射科醫師提供便捷、高效的成像分析工具。
該系統具備磁共振裝備的原始數據處理、圖像重建、自動統計分析、人工智能零代碼編程等功能,已成功應用于臨床科研。目前已投入應用的是云磁共振成像系統的第一代系統——智能云腦成像系統。該系統支持對不同供應商的磁共振數據進行預處理、量化和分析,還提供自動分析尋找疾病的生物標記物、彩色三維可視化、算法驗證等實用功能。
長期以來,各醫療機構從成像掃描儀獲取的磁共振原始數據體量龐大,儲存在本地,占用大量網絡寬帶及儲存設備,且限制了醫療數據共享和跨機構研究。運用云磁共振成像系統,大量原始數據可以上傳到云計算服務器或本地邊緣節點,實現快速圖像重建、物理信息合成數據訓練等高級任務,并通過瀏覽器或移動設備分發給各地的云放射科醫生,用于診斷疾病并撰寫報告。
如今,云磁共振成像系統計劃經歷四代發展路線,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布局、系統性能,最終實現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生成診斷結果和治療計劃,并達到滿足覆蓋所有醫療機構的遠程網絡傳輸條件。
云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個集成先進算法和強大硬件的在線平臺,只需通過瀏覽器即可訪問,無需安裝任何程序,第一代系統演示版已在網上發布,并成功在多家醫院落地應用。該團隊分析了云磁共振成像系統的技術路線及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磁共振權威期刊《磁共振快報》。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嚴控醫療器械質量關卡 國家藥監局發布2025年醫療器械抽檢方案
國家藥監局發布2025年醫療器械抽檢方案,強化檢驗、復檢、處置全流程監管。要求嚴格依據標準開展檢驗,對拒不配合企業實施信用懲戒,復...2025-03-31 15:14:10 -
2025年3月1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進一步調整和優化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在中國境內企業生產有關事項的公告》,對進口醫療器械境內生...2025-03-28 15:03:18
-
近日,畢節市婦幼保健院就“畢節市婦幼保健院采購新生兒遺傳代謝病串聯質譜篩查試劑項目(二次)”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787.6...2025-03-25 09:15:45
-
全國政協委員丁列明:進一步發揮企業在醫藥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今年提交了三份提案,分別關于激發企業在醫藥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聚焦市場...2025-03-05 13:02:40 -
近日,彌勒市中醫醫院就“彌勒市中醫醫院招標采購醫用耗材配送服務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額為3000萬元。2025-02-28 09:21:03
-
近日,一個國際團隊研究發現,眼部后方的感光組織層——視網膜上的血管“指紋”可以預測中風風險,并且準確度與傳統風險因素相當。2025-01-17 11:36:55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