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教育部啟動數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專項行動 推進教育數字化
2024年04月03日 13:11:16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宋池 點擊量:6780

3月28日,教育部在京舉行數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專項行動暨“擴優提質年”啟動儀式。該行動旨在用人工智能推動教與學融合應用,提高全民數字教育素養與技能,開發教育專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同時規范人工智能使用科學倫理。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主要方式,教育的變革創新將為現代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逐漸改變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進教育數字化,成為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
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深入推進智慧教育;同時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教育數字化將促進教育全要素、全業務、全領域和全流程的數字化轉型,包括基礎設施、教學模式等,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
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線兩年之后,3月28日,教育部在京舉行數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專項行動暨“擴優提質年”啟動儀式。該行動旨在用人工智能推動教與學融合應用,提高全民數字教育素養與技能,開發教育專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同時規范人工智能使用科學倫理。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國家平臺深度應用、公共服務提質升級、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新舉措,推動我國數字教育取得更大突破。
除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外,近兩年,我國在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方面已經取得了眾多成果。例如在教學方式方面,目前已經多款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作為輔助教學工具,應用于語言學習、心理健康服務、教學輔助、知識問答等多種場景;在基礎設施方面,利用VR等技術提供虛擬集成實驗環境等服務的解決方案成為實驗實訓教學的新選擇……
推進教育數字化需要繼續堅持擁抱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數字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這既需要國內相關的企業的技術創新,也需要加強國內與國際的合作交流。第61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以下簡稱“高博會”)將于2024年4月15—17日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高博會設置平安校園&后勤類、信息化&智慧教育類、實驗室&科研儀器設備與技術類、實訓&機電類、醫學教育&健康類和體育設施及用品類等六大展區,多方位展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發展成果。同時,本屆高博會還將設置高校專區、兩岸融合發展成果展專區、人才專區等特色專區。

作為我國教育領域的高品質、綜合性、專業化的品牌活動,數字化是高博會的重要內容。信息化&智慧教育類展區將展示云計算相關技術與產品、大數據相關技術與產品、虛擬仿真技術與虛擬實現系統、數字語音教學系統、多媒體教室與智能教學空間整體解決方案等數字化教育裝備,向觀眾展示我國數字化教育裝備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成果。
展會同期還將舉辦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學術活動、云端教學發展學術活動、數字化與大學教學創新改革學術活動等學術活動,為專家、企業及其他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臺,探討當前教育數字化的發展方向。
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當前,數字化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新浪潮,高博會將提供一個深入了解和體驗教育數字化的機會,在此誠邀您參與!
更多詳情請關注“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微信公眾號,點擊底部導航欄“參觀注冊”-“參觀展覽”免費領取大會參觀門票。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最高支持5000萬元!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若干措施》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列為首要任務,提出創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025-03-21 13:11:01 -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有關目錄的通知。三個目錄...2025-02-17 09:44:09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共有45.17萬家智能機器人產業企業,注冊資本共計64445.57億元,企業數量較2020年底增長20...2025-02-12 13:06:57
-
近日,瑞士研究人員利用3D打印技術制成了一種真菌電池,可為農業和環境研究中使用的傳感器供電。2025-01-15 13:14:44
-
363.48億元 財政部提前下達2025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預算
財政部提前下達2025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預算達363.4866億元,推動地方高校一流學科建設、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及內涵式發...2024-12-27 13:19:43 -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許多國家的勞動力供應面臨短缺。人形機器人的出現可以彌補這一缺口,特別是需要大量體力勞動的行業。2024-12-24 15:00:55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