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新方法實現常溫常壓下二氧化碳捕獲與釋放
2023年04月25日 10:17:49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4581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徐強教授與國際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有前途的碳捕獲和存儲方法,首次用二氧化碳作為客體分子模擬二氧化碳水合物結構,使用廉價的硫酸胍與二氧化碳共結晶形成穩定的包合物,實現環境溫度壓力條件下二氧化碳可逆的捕獲與釋放。
【化工儀器網 項目成果】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開發的新興技術,即將二氧化碳從工業過程、能源利用或大氣中分離出來,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層以實現二氧化碳永久減排的過程。其整個流程包括捕集、輸送、利用、封存。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技術之一,CCUS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碳捕獲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重要環節,對于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二氧化碳捕獲主要通過基于變壓變溫的物理或化學吸附過程完成。物理吸附劑采用具有高比表面積的多孔材料,二氧化碳分子通過弱相互作用進入吸附劑的孔道。雖然具有吸附熱低和易于再生的優點,但煙道氣和環境中的水汽與二氧化碳分子存在競爭吸附,極大降低了吸附劑的選擇性、容量和循環性能。化學吸附劑如乙醇胺、有機胍等雖然具有高的選擇性但吸附劑的再生過程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捕獲和釋放時的能耗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徐強教授與國際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有前途的碳捕獲和存儲方法,首次用二氧化碳作為客體分子模擬二氧化碳水合物結構,使用廉價的硫酸胍與二氧化碳共結晶形成穩定的包合物,實現環境溫度壓力條件下二氧化碳可逆的捕獲與釋放。
研究人員在前期工作中進一步將動態氫鍵框架結構變換應用于二氧化碳捕獲。他們發現,在室溫附近從硫酸胍水溶液中可以得到晶態二氧化碳包合物。進一步的結構分析表明,二氧化碳被包裹在胍陽離子和硫酸根之間通過氫鍵和靜電相互作用構筑的框架中。研究人員發現,二氧化碳僅與框架中的胍離子存在靜電作用,這也是二氧化碳與硫酸胍共結晶形成包合物結晶沉淀的驅動力。
強弱適中的相互作用使得的捕獲和釋放均能在溫和條件下進行。另外,單位體積的二氧化碳與硫酸胍共結晶形成包合物結晶含有相同溫度壓力條件下60倍體積的二氧化碳氣體,而相同溫度、體積下二氧化碳的壓力達到6兆帕,揭示了其在碳捕獲存儲和運輸方面的巨大潛力。
研究成果表在《細胞報告物質科學》上。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3月31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胡斯勒圖研究員、石崇研究員等聯合國內外多家機構的科研團隊共同牽...2025-04-02 13:05:33
-
3月26日,生態環境部監測司司長蔣火華在生態環境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對監測數據質量問題的重視。2025-04-02 11:09:33
-
2025年3月23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4年度“中國十大氣象科技進展”。2025-03-24 11:27:14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現開展2025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我學會作為省級環境科學學會可提名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2025-03-21 13:27:03
-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一批石化、電力、鋼鐵、建材行業環保設施開放單位名單及第五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開放單位名單。2025-03-21 11:15:25
-
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落實《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求,加快完善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2025-03-16 00:28:17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