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2噸秸稈=1噸煤?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綜合效益真不低!
2022年08月31日 11:55:28
來源:環保在線 點擊量:3435

生物質能作為清潔能源,對保障能源安全和減排固碳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農作物秸稈是生物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世界上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秸稈產量約8億噸。秸稈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數據顯示,2噸秸稈能源化利用熱值可替代1噸標準煤。
生物質能作為清潔能源,對保障能源安全和減排固碳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也提出“穩步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開發”,圍繞生物質發電、清潔供暖、生物天然氣等開發利用作出重要部署。
生物質能可轉化成固態、液態、氣態等多種形式,如生物質發電、生物天然氣、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等,廣泛應用于電力、熱力、交通、農業等領域。
其中,農作物秸稈是生物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世界上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秸稈產量約8億噸。秸稈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數據顯示,2噸秸稈能源化利用熱值可替代1噸標準煤。
據了解,目前秸稈能源化利用技術主要包括:秸稈沼氣技術、秸稈成型燃料技術、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技術、秸稈熱解炭化技術、秸稈直燃發電技術等。
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技術是我國農村能源建設推出的一項新技術。它是以農村豐富的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經過熱解和還原反應后生成可燃性氣體,又稱作秸稈燃氣,通過輸配管網送到農戶家中,供炊事、采暖燃用。秸稈燃氣生產技術原理是,作物秸稈中的碳元素質量分數約為40%,其次為氫、氮、氧、鎂、硅、磷、鉀、鈣等元素。秸稈的有機成分以纖維素,半纖維素為主,質量分數為50%。這些生物質原料,在缺氧條件下加熱,使之發生復雜的熱化學反應的能量轉化過程。此過程實質是植質中的碳、氫、氧等元素的原子,在反應條件下按照化學鍵的成鍵原理,變成一氧化碳、甲烷、氫氣等,可燃性氣體的分子。
近些年,相關部門積極推廣秸稈固化成型燃料、打捆直燃、沼氣/生物天然氣、熱解氣化等技術,將秸稈轉化為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北方地區秸稈打捆直燃集中供暖試點251處,年供暖面積1100多萬平方米,為農村社區、鄉鎮機關和學校等提供了清潔能源。建設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站2360處,年產量1250萬噸,解決了秸稈熱解氣化技術燃氣熱值低、焦油脫除難等問題,燃氣熱值從1000多大卡提升到4000多大卡。在全國推廣節能爐具3000萬臺,爐具熱效率能夠達到80%。當前,全國秸稈能源化年利用量5700萬噸,相當于替代2850萬噸標準煤,可減排二氧化碳7100萬噸,減排貢獻很大。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2025-04-27 14:41:52
-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就“廣醫2025年公共衛生學院、基礎醫學院和金域檢驗學院教學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購置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重點行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重點行業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嚴...2025-04-22 09:43:43
-
日前,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碳排放量計量分技術委員會關于《溫室氣體無組織排放監測系統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的通知,截止時間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業持續壯大,日益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與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營收規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
工信部、生態環境部近日組織開展2025年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推薦工作。2025-04-17 13:22:57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