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云南省兩部門聯合印發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
2022年08月12日 11:03:03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Lani 點擊量:6767

近日,云南省委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
【化工儀器網 政策法規】 生物多樣性就是生物和由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生物多樣性除了涉及基因、物種、生態系統多樣性外,還包括與人類和動物生境相互影響的景觀多樣性等。目前,生物多樣性保護已經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類福祉和未來。
近日,云南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和草原局近日聯合召開《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云南省委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
《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下簡稱“《意見》”)中指出,總體目標為到2025年,構建全省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和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初步形成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機制,基本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制度、標準和監測體系。到2035年,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制度、標準和監測體系全面完善,形成統一有序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全省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等,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綠色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努力爭當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排頭兵。
《意見》明確了八條主要任務,一是加快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二是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三是構建完備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體系;四是著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五是創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機制;六是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七是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八是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
《意見》還提出從五個方面的措施進行保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強化督促檢查;三是完善資金保障制度;四是提升科技與人才支撐能力;五是強化宣傳引導。
原文如下。
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切實加強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爭當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排頭兵,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和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領導人峰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以有效應對生物多樣性面臨的挑戰、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為目標,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不斷提高保護能力和管理水平,確保重要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生物遺傳資源得到全面保護,不斷提升“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影響力,守護好我國重要生物多樣性寶庫,筑牢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構建全省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和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占全省國土面積比例達到14.5%,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5.7%,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0%,濕地保護率達到60%,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數保護率達到85%,95%的典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金沙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有所改善,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保持在世界前列,初步形成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機制,基本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制度、標準和監測體系。
到2035年,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制度、標準和監測體系全面完善,形成統一有序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全省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7%,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3%,濕地保護率達到65%,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占全省國土面積比例達到18%以上,典型生態系統、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護,金沙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顯著改善,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可持續利用機制全面建立,保護生物多樣性成為公民自覺行動,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綠色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努力爭當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排頭兵。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監管法規體系,研究推進生物安全、野生動植物保護、外來物種管理、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保護、生態廊道建設管理等領域法規規章的制定修訂工作。完善和落實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自然資源休養生息等相關政策和制度,落實有關從事種源進口等的個人或企業財稅政策。
(二)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的保護監管,強化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空間布局,以滇西北、哀牢山—無量山、南部邊境、滇東南喀斯特地區、干熱河谷等區域為重點,因地制宜科學構建促進物種遷徙和基因交流的生態廊道,著力解決自然景觀破碎化、保護區域孤島化、生態連通性降低等突出問題。合理布局建設物種保護空間體系,重點加強亞洲象等珍稀瀕危特有動植物、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保護管理,保護其棲息生境。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爭取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實施自然保護地和城市綠地等提升行動。加強遷地保護,完善生物資源繁育體系,充分發揮遷地保護作用,推進重要物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歸工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加強高黎貢山等區域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快物種受損生境和棲息地恢復,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復原力,形成“三屏兩帶多點”及其他重要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格局。
(三)構建完備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體系。加強生物多樣性科學調查監測,完善調查監測技術標準,加強監測站點建設,完善監測網絡,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探索人工智能應用,推動生物多樣性監測現代化。加強典型生態系統、重點生物物種和重要生物遺傳資源的調查監測,扎實推進生物資源的調查編目及數據庫建設,構建云南省生物多樣性大數據平臺,在保障生物資源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共享。研究建立生物多樣性預警技術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實現長期動態監控。建立健全評估標準,推動開展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保護恢復成效、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物種資源經濟價值等評估,定期發布生物多樣性綜合評估報告。完善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相關技術規范,開展大型工程建設、資源開發利用、外來物種入侵、生物技術應用、氣候變化、環境污染、自然災害等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評價。
(四)著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依法加強生物環境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生物環境安全評估與監管技術支撐體系。合理布局監測站點,完善高黎貢山等區域生物環境安全監測網絡。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范,制定風險防控計劃和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強化過程管理,保障生物安全。發掘、傳承和弘揚民族生態文化,開展生物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獲取和惠益分享試點,逐步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生物遺傳資源獲取、利用、進出境審批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強化生物遺傳資源對外提供和合作研究利用的監督管理。健全外來入侵物種聯防聯控部門協調機制,開展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完善外來物種入侵防范體系,構建外來物種風險評價和監管技術支撐體系,加強農田、漁業水域、森林、草原、濕地、自然保護地等重點區域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監測、預警、控制、評估、清除和生態修復等工作,建立外來入侵物種信息發布制度。
(五)創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機制。充分利用我省生物資源稟賦,推動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著力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價值。加強已知和具有潛在經濟價值物種開發利用研究,推進生物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科技轉化平臺建設,強化生物資源利用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創新生物產業發展體系,構建高水平“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產業鏈,提升生物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產業,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推動發展野生生物資源培育利用、生物質轉化利用、農作物和森林草原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綠色產業。擴大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創新機制等應用范圍。制定自然保護地管控區經營性項目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鼓勵原住居民參與特許經營活動,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生態產品體系。逐步引導企業自覺保護生物多樣性、自覺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自覺分享惠益。
(六)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建立亞洲象等重要保護物種棲息地變化及生態破壞定期遙感監測機制,將危害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破壞生態廊道等行為和整治情況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等專項行動。抓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定期組織開展全流域專項執法行動。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健全生態環境、林草、農業農村、公安、檢察、海關工作協調機制,有效銜接各類執法行動,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形成嚴打嚴防嚴管嚴控的高壓態勢。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考核指標體系,將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及責任追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對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實行終身追責。
(七)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南亞、東南亞、大湄公河次區域環境合作,引領區域多邊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治理,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議題納入省人民政府高層外事活動,加強交流磋商。積極參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制定相關工作并抓好落實。切實履行我國參加的生物多樣性相關國際條約,在國家統一部署下積極參與各類國際組織、機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活動。拓展COP15后續效應,加強生態文明背景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領域雙多邊對話合作相關工作。持續加強與東盟、南盟、大湄公河次區域等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交流合作,強化資源保護聯防聯控、生態廊道建設、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動植物疫源疫病防控、生態旅游等合作交流,增強伙伴關系認同,推動知識、信息、科技交流和成果共享,推廣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功案例,提升國際影響力。積極參與打擊跨境生物資源貿易犯罪國際專項聯合執法行動。
(八)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充分利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進一步加大生物多樣性相關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典型案例、重大成果等宣傳普及力度。積極爭取在昆明設立永久性生物多樣性論壇,推動COP15成果在云南落實落地。加強生物多樣性全民教育,加大各級黨政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引導各級黨委和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公眾自覺主動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宣傳,促進公眾參與。鼓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咨詢服務和法律援助等活動,完善違法活動舉報機制,暢通舉報渠道,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強化信息公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充實加強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強化總體設計、政策配套。委員會辦公室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統籌協調、調研督導,健全年度工作總結報告制度,推動目標任務落實。省級有關部門特別是牽頭責任單位要認真履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職能,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內容,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要求抓好年度任務落實。各州(市)、縣(市、區)黨委和政府要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加強相關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切實擔負起生物多樣性保護責任,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任務,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增效。
(二)強化督促檢查。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落實機制,將措施任務清單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情況納入黨委、政府督查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內容,推動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強化責任追究,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推進不力等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單位,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
(三)完善資金保障制度。加強各級財政資源統籌,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完善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向欠發達地區傾斜。整合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切實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研究建立市場化、社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四)提升科技與人才支撐能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領域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研究,強化關鍵技術和重點領域科技攻關,系統推進技術集成和管理創新。加大生物多樣性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學術交流。制定有效的人才選拔機制和管理辦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和科研團隊。
(五)加強宣傳引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加大政策解讀和宣傳培訓力度,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廣泛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著力提高全社會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程度,努力營造全民參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3月31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胡斯勒圖研究員、石崇研究員等聯合國內外多家機構的科研團隊共同牽...2025-04-02 13:05:33
-
3月26日,生態環境部監測司司長蔣火華在生態環境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對監測數據質量問題的重視。2025-04-02 11:09:33
-
2025年3月23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4年度“中國十大氣象科技進展”。2025-03-24 11:27:14
-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現開展2025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我學會作為省級環境科學學會可提名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2025-03-21 13:27:03
-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一批石化、電力、鋼鐵、建材行業環保設施開放單位名單及第五批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開放單位名單。2025-03-21 11:15:25
-
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落實《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求,加快完善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2025-03-16 00:28:17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