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我國主持的首項國際標準發布!統一標準促海洋地球調查國際合作
2022年05月26日 08:35:44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4548

我國主持制定的首項海洋地球物理調查國際標準《船舶與海洋技術-海底地震儀主動源探測技術導則》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
海底地震是地下巖石突然斷裂而發生的急劇運動。海底地震及其所引起的海嘯,給人類帶來災難。
以人力對抗自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前預測、防范,以及制定災難發生后的應對舉措。近年來,海底地震儀等一批專業探測海底地震的設備應用廣泛,技術標準不斷升級。
前不久,我國主持制定的首項海洋地球物理調查國際標準《船舶與海洋技術-海底地震儀主動源探測技術導則》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該標準的實施有利于促進各國海底地震儀技術性能的提高和數據格式的統一,有效促進不同國家在海底資源調查、開發、利用領域的國際合作。
海底地震儀廣泛應用于許多國際綜合研究計劃的海上地球物理調查工作,包括深部地質結構研究、海洋油氣勘探和地質災害預警等,效果顯著。但對精密儀器來說,由于技術要求復雜、應用環境差異等多個因素,不同國家生產的海底地震儀在儀器性能和操作流程上各有差異。基于此種情況,建立統一的國際標準需求十分迫切。
據了解,該部海底地震儀探測技術國際標準。是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聯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共同編制。該標準依托我國自主研發的海底地震儀,將水聲應答、釋放機制、采集模式、姿態地震計等自主創新的關鍵技術成果轉化為國際標準,提高海底地震儀主動源探測的數據成果質量,規范海底地震儀的測試驗證、評估設備性能,推動海底地震儀勘探業健康發展。
該部海底地震儀探測技術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最終確定歷經多個階段。該部標準于2019年提出。2020年3月,其通過了由ISO海洋技術分委會11個成員國參與的投票,獲得ISO正式立項。但因技術特點和產業發展階段的不同,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專家多次提出不同意見。最終經ISO海洋技術分委會和標準編制組與各國專家積極溝通,反復修改打磨標準文本,最終比ISO規定的出版時間提前10個月正式發布了該項標準。
(資料來源:人民網)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