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利用人工智能開發新療法,已成業內大勢
2022年04月07日 13:03:22
來源:制藥網 點擊量:3377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崛起和諸多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一系列前沿技術開始在各個傳統領域大放光彩,其中人工智能與醫藥行業的融合發展就格外引人矚目。尤其是在藥品研發方面,正在不斷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崛起和諸多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一系列前沿技術開始在各個傳統領域大放光彩,其中人工智能與醫藥行業的融合發展就格外引人矚目。尤其是在藥品研發方面,正在不斷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據了解,人工智能之所以在醫藥領域興起,主要是新藥的開發是一項非常漫長且效率低下,并且花費巨大的工作。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一款新藥的平均研發成本高達26億美金,但是即使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也只有12%的藥品最終能夠上市銷售。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藥企選擇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節省測試的成本和時間,爭取縮短研發過程、降低研發成本,并提高新藥研發成功率。
例如今日,PathAI和葛蘭素史克(GSK)就聯合宣布,雙方達成多年戰略研發合作,將利用PathAI的數字化病理學技術平臺(包括其AIM-NASH工具),加速腫瘤學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科學研究和藥物開發項目。
對于此次合作,GSK方面表示,將利用PathAI的專長和模型,推動GSK的獨有AI模型開發,聚焦于設計更好的模型,為癌癥和NASH患者帶來改良的治療選擇。
在此之前,英矽智能也宣布與蘇黎世大學轉化團隊達成一項研發合作。根據合作協議,MIKADO小組將利用其從臨床前模型和胱氨酸病細胞模型中獲得的多組學數據庫,通過英矽智能的人工智能靶點發現平臺PandaOmics來識別導致胱氨酸貯積癥患者出現危及生命的并發癥的細胞和分子通路。
除了以上企業,包括拜耳、輝瑞、諾華、阿斯利康、武田等企業為了加大對臨床的支持,獲得創新的藥物結構等,也都已經開始在對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進行投資與合作。其中,默克從2016年以來就以其健康創新基金和加速器項目押注“人工智能”。
而強生也正積極投資人工智能,進行研發戰略布局和創新發展,包括擴大在手術機器人領域的投資及合作,以及研發3D打印以更好地改善手術效果等。在2020年強生就宣布旗下的楊森制藥公司,與強生創新JLABS上海的一家專注人工智能藥物發現的入駐企業Insilico Medicine建立了合作關系。
分析認為,目前制藥企業對人工智能的現有投資已涉及藥物發現、診斷以及護理等環節,幾乎涵蓋了制藥產業的整個價值鏈。而在這些方面,人工智能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的同時,市場空間也將變得越來越大。根據IDC的數據顯示,2025年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的總值預計將達到1270億美元,其中醫療行業在應用市場的總規模占比將近20%。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今年3月底4月初,醫藥行業獲機構密集調研。其中百利天恒更是迎來200多家機構調研;心脈醫療、邁威生物等也獲得百余家機構調研。2025-04-03 15:23:17
-
隨著2024年年報逐步披露和2025年一季報預期逐步形成,機構表示,市場開始交易醫藥部分左側賽道和左側板塊復蘇/困境反轉預期。建議...2025-04-02 16:39:53
-
受藥品集采、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多家藥企在2024年核心產品銷售出現了大幅下滑,包括綠葉制藥、華蘭生物、常山藥業等。2025-04-01 13:44:00
-
在政策紅利 技術突破 出海邏輯支撐下,創新藥大漲,如3月后一周,多只創新藥主題ETF漲幅超過6%,甚至高達8%。2025-03-31 14:31:50
-
近日,《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印發,更是為中醫藥產業的騰飛注入了強大動力。2025-03-21 15:18:11
-
根據梳理,包括國藥現代、畢得醫藥、博雅生物、金鼎醫藥、嘉應制藥、科源制藥、北大醫藥、百奧泰等多家藥企高管均發生變動。2025-03-20 16:19:23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