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鑒別食品質量優劣及摻假:食品安全檢測技術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質基礎,也是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的物質基礎,所以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隨著社會經濟的改革和深化,市場經濟蓬勃發展、日益繁榮,食品的種類越來越多,但同時也出出了食品安全性的新問題。
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食品摻假水平和手段也越來越高明,仿真度極高的劣質產品給檢驗工作帶來了巨大困難,使許多檢測鑒別摻假的傳統方法失效。檢驗檢測是食品安全監管的核心手段,其檢測能力建設一直以來是我國的一大要事。運用新型檢測手段讓摻假無機可乘已成為食品行業的重中之重。
發展食品真實性檢測技術可以對食品生產者起到威懾作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當下熱門的食品科技界前沿的食品真實性檢測技術。
近紅外光譜技術
近紅外光譜是指介于可見光區與中紅外光區之間的電磁波,波長范圍約為780nm~2500nm。絕大部分有機物都含有氫基基團,因此會在近紅外區域內產生吸收峰。根據這一原理,利用近紅外光譜儀完成樣品光譜信息的采集,通過內置的快檢模型軟件,可實現對食品質量指標的定性判別、定量分析。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近紅外光譜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農產品等多個領域。而我國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時間較短,目前主要應用于煙草、制藥等領域,在食品行業的應用較少。
食品品質劣變監測技術
針對常見食品在加工、儲藏過程中發生部分品質劣變的情況,建立了熒光光譜與常用的褐變表征參數,如非酶褐變指數(NEBI)、Lab顏色模式中的黃藍軸分量(b*)之間的關聯模型,從而利用高靈敏度的熒光光譜來預測果汁中美拉德反應中間產物羥甲基糠醛(HMF)的含量,區分新鮮果汁與不同熱處理后的果汁,建立了基于熒光光譜的蘋果汁褐變及其品質動態監測方法。此外,采用近紅外光譜技術實現了陳化小麥粉的無損快速鑒別;采用近紅外光譜技術實現劣變花生的無損快速鑒別。
果蔬表面農藥殘留分布情況可視化檢測技術
采用紅外顯微成像技術,以氯氰菊酯、毒死蜱以及阿維菌素為研究對象,對果蔬樣品表面的農藥殘留以及生物農藥摻假識別開展定性及定量檢測。提取出氯氰菊酯和毒死蜱主要分子結構及其在紅外譜區的特征吸收峰,采用特征峰比對、二維相關分析等方法,對果蔬樣品表面的農藥殘留以及生物農藥摻假識別開展了定性及定量研究,實現了果蔬表面農藥殘留的分布狀況、濃度大小的二維空間可視化分析。
果品檢測光譜儀
針對現有分光技術在現場測量方面的不足,基于新型線性可調諧濾光片分光技術,研制新型果品檢測光譜儀,波段范圍850-1700nm,儀器無活動部件,適合現場便攜式測量。采用智能手機作為光譜采集處理平臺,可通過3G、4G網絡實時進行數據傳輸,實現了水果糖度的快速檢測,通過內嵌預測模型,在生鮮食品的現場品質檢測方面具有較大應用潛力。
雖然在現階段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的體系還不夠完善,但是只要在下一階段的食品安全檢測發展過程中注意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與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更新,結合新的科學技術理論知識,得到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將成為現實。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對于我國食品全產業鏈的品控、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有助于大型食品企業樹立品牌形象,也有助于政府加強對中小食品企業的監管。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
- 甘孜州深耕“土特產”助力鄉村振興結碩果 2024-12-27 15:11:44
- 甘孜州通過大力發展高原糧倉、牦牛產業集群、藏香豬產業及高原果蔬等特色產業,構建“以糧為主、糧經統籌、農牧并重、種養循環、綠色生態、高質高效”的農業產業體系,助力鄉村振興。
- “食安封簽”為外賣食品加道“安全鎖” 2024-12-27 14:42:54
- 近年來,外賣行業蓬勃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然而,外賣食品在配送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也時有發生,外賣食品安全封簽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 貴州刺梨產業:全鏈條發展的新“黔”景 2024-12-26 15:05:45
- 加工環節是刺梨產業增值增效的關鍵。貴州大力培育刺梨加工企業,目前已有數十家規模以上加工企業,開發出了果汁、飲料、果脯、保健品、化妝品等多個品類。
- 511家滿意 福建省市場監管局通報2024年度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結 2024-12-26 09:37:32
- 福建省市場監管局通報2024年度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結果,529家機構參與,511家結果“滿意”,總體滿意率96.6%,18家結果為“不滿意”需整改,并加強監管,督促指導整改,提升檢驗檢測機構能力水平。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食品安全違法案件查辦通用指南》和《食品安全 2024-12-25 15:02:45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制定發布了《食品安全違法案件查辦通用指南》和《食品安全執法辦案指南(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