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點
查看更多近期,天能股份在互動平臺上表示,短期目標在電動輕型車鋰電領域取得前面位置,中長期目標是在高速鋰電和儲能方面要有所建樹。
據披露,天能股份研發的T60-C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通過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強檢,正推進在公交車、物流車領域的商用落地。
那么,鋰電池、氫能業務浮出水面,是噱頭還是恰逢時機?鋰電池和鉛蓄電池,是替是齊頭并進?如何做好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的投資?
本期“懂行·走進科創企業”節目對話港股公司天能動力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科創板企業天能股份董事長張天任,中信證券投資銀行管理委員會總監金波。
張天任回應:鋰電池既不會替代鉛電,也不是能源
天能股份,自1986年開始浸潤動力電池行業長達35年,經由母公司港股上市公司天能動力分拆電池板塊,于2021年1月18日正式登陸科創板。
天能股份,經歷了三次鉛蓄動力電池綠色發展的技術變革、遵循綠色發展,目前以電動車環保動力電池制造為主營業務,覆蓋了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汽車起動啟停電池、風能太陽能儲能電池、充電寶3C電池等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城市智能微電網和綠色智造產業園建設。
年報顯示,2020年,天能股份實現營收約351億元,同比下降17.88%;歸母凈利潤22.80億元,同比增長52.83%,增幅為4年來最高值;毛利率為20.2%,同比提高5.5個百分點;凈利率為6.6%,同比提高3.0個百分點。與同行業相比,毛利率和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均處于同行中游。
從業務結構來看,鉛蓄電池收入貢獻296.5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6.7%,毛利率為23.3%,為主要營收來源。
2019年11月,天能股份與法國道達爾集團旗下SAFT集團合作成立天能帥福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引進國際第三代鋰電技術體系(Gen3),加速布局鋰電市場,定位電動輕型車、儲能和電動汽車領域。
對于“鋰電池將代替鉛蓄電池、是否是能源”等話題,張天任對第一財經直言,考慮到電動輕型車的使用需求和生產成本,鋰電池在電動輕型車領域不會代替鉛蓄電池。同時,“電池是能源的中間替代品,動力電池技術和產品不斷升級,經過多年試驗,當能量密度與電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達到最佳點,新的動力電池技術要開始產業化,但這不代表鋰電池是能源”。
另外,面對市場將其與寧德時代基本上來自新車配套的鋰電池銷售對比,張天任坦言,“不回避電池技術的發展,我們加快布局鋰電領域。”
事實上,天能在行業內較早啟動了鋰離子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掌握了高鎳鈷錳正極材料、鎳鈷鋁三元正極材料、安全隔膜等應用技術,所生產的單體軟包電池能量密度可達到260Wh/kg以上,并自主設計開發了單體能量密度達252Wh/kg的18650圓柱電池,在BMS(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系統)方面也形成了基礎儲備。天能股份已經和很多新能源車企建立了合作關系。
“我們做鋰電也有十幾年,在鋰電方面儲備的技術還是比較厚。但考慮到補貼政策、占用資金等,我們主動做了一些策略調整,強調把鉛蓄電池做得更精益,把鋰電技術儲備做得更加扎實。”張天任介紹,“我們沒有停下腳步,鋰電產品很快就會全面展開”。
行業資料顯示,新能源動力鋰電池的使用年限一般為5-8年,有效壽命為4-6年。因此,張天任呼吁,需要進一步支持動力鋰電池再生利用,加強對廢舊動力電池的綜合利用、再生利用,促進循環經濟。
他表示,“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數據,2020年國內累計退役的動力電池約20萬噸(約25GWh),未來幾年,這一數字還會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累計退役量約為78萬噸(約116GWh)。這些退役的鋰電池,一些用作電信基站等儲能電源,進行梯次利用;還有一些*報廢的鋰電池,進入循環再利用系統,拆解并提煉其中的貴重金屬材料,再生利用。”
工信部網站顯示,截至2021年1月25日,全國共有13145家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
對于電池制造、回收循環再利用等熱點“綠色”話題,張天任向第一財經回應,天能股份已經過綠色供應鏈和供應商管理、綠色生產、綠色回收體系和綠色信息收集監測披露平臺,實現了電池回收再利用的綠色“內循環”。
那么,天能股份的“鋰電之路”如何走?雖然在生產規模、銷售收入及與整車企業合作頻率較行業內企業有一定的差距,本期節目,張天任詳盡闡述了天能股份的“鋰電思路”。
鉛電市場空間不限于存量市場
目前,全球多個國家均發布燃油車禁售計劃,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指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25%左右,而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占全部汽車銷量的比例僅為4.68%,未來成長確定性強。
2017年-2020年,天能股份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為23.55億元、21.11億元、18.42億元、27.01億元。可以看出,其經營性現金流凈額超過同期的凈利潤,業內人士認為這透露著天能股份的鉛酸蓄電池在向上游采購原材料、下游銷售商品有一定的談判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電動車兩輪自行車市場存量達3億輛、年增量超過4000萬元。
目前,中國本土兩輪電動車企業愛瑪和雅迪都是天能股份的大客戶,一臺售價2000-3000元的電動車,大約四分之一的成本是電池。天能股份位列國際鉛蓄電池*三甲。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至今,鉛蓄電池的收入來源,80%左右來自存量替換市場,20%左右來自新車配套市場,未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在中信證券投資銀行管理委員會總監金波看來,鉛蓄電池市場格局比較明確,國內年均市場規模超千億元:輕型電動車動力電池領域,基本呈現天能股份、超威動力兩家寡頭競爭格局;在起動啟停電池領域,鉛蓄電池參與者眾多,駱駝股份為細分領頭企業;儲能電池領域,則有南都電源、天能股份入局。
張天任和金波皆表示,鉛蓄電池的市場空間不限于存量市場。還有哪些增量市場和潛力市場,張天任和金波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此外,天能股份對第一財經表示,已經實現了自主研發的智能化綠色制造和數字化的供應鏈管理:其中,其自研模具精度達0.05毫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粗細;提高了加工的模具及其生產零件的精度和質量,實現電池生產的精密制造。
如何提高天能股份業務板塊之間的效能?天能股份后續的業績增長極如何提升?
本期節目對話張天任,把脈天能股份“鉛電+鋰電+氫能+儲能”等主要業務發展邏輯和研發方向、平衡現有營收主體鉛蓄電池與未來增長極的方。
張天任:鉛蓄電池的性能更適用于儲能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6 月22 日,國家能源局就《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暫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并指出,在電池一致性管理技術取得關鍵突破、動力電池性能監測與評價體系健全前,原則上不得新建大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項目;已建成投運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儲能項目應定期評估電池性能,加強監測、強化監管。
2020年,天能股份完成了國家電網雉城(金陵變)12MW/48MWh鉛炭儲能項目。張天任表示,它是浙江省乃至全國座超大型鉛炭儲能電站項目,也是浙江省2020年標志性示范項目。
針對全球屢次出現的鋰電儲能電站安全事件,張天任認為,主要的原因在于鋰離子電池的熱失控。而鋰電池熱失控的原因則可能是因為鋰電的電芯本身缺陷或BMS等設備的安全、質量、設置等問題導致。但是,相較于鋰電池儲能方案,鉛炭電池具有安全性高、維護成本低的優點,更適合大規模儲能應用。
鋰電池和氫燃料電池,哪個更具投資吸引力?
一方面要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國家戰略目標,一方面要滿足新能源電池的市場需求,那么,備受關注的鋰電池的行業競爭核心是什么?中信證券投資銀行管理委員會總監金波在本期節目中分享了它的行業觀察。
此外,金波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指出,鋰電池行業格局每兩至三年就會發生變化,并呈現出五大發展趨勢;“從競爭主體來說,它的發展其實已經經歷過一輪洗牌了,接下來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一個多寡頭的格局,集中度會下降”
對于兩種不同技術路徑的鋰電和燃料電池,有投資觀點認為,兩者的投資周期有一定的區別;鋰離子電池仍將是未來新能源車動力電池主流技術路線;以氫能為代表的二次能源燃料電池產業或具有脫碳的長期戰略意義。
金波直言,“鋰電的布局會更具吸引力,主要表現為優秀的鋰電制造企業和優秀的原材料供應企業在相當長的發展前景,具有更高的確定性、估值水平也比較高。”
此外,“至于氫能,目前來看,大規模產業化的驗證還不夠,氫是比較復雜的,從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的每一個環節皆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相當于每個環節都要做到相當的突破才能實現全產業鏈的批量化應用,也是能源之一”,金波如是表示,“但是,氫能產業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它短期內全面實現產業化難度較高”。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